当前位置:云书屋>其它综合>天可汗> 第八卷 铙歌列骑吹飒沓引王侯 第三章 会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卷 铙歌列骑吹飒沓引王侯 第三章 会意(1 / 2)

从河陇回来的官吏将帅都有晋升封赏,唯有薛崇训没有,只被赐予了一些金帛以示皇帝的嘉奖。按理这次河陇大捷最大的功臣应该是薛崇训才对,他是主将,按照论功行赏的制度应该给他赐封;这事儿问题就出在他以前的爵位已经太高了,贵为亲王还能怎幺封?


当初授予兵权的是太平公主,现在可好她跑华清宫去了,善后却撒手不管。此时的矛盾是无法用律法合理解决的,别说今上李承宁手里没有实力收拾薛崇训;就算他有那份实力在这种时候对付晋王(有种方法是不能给予更多封赏的时候就除掉),也会带来巨大的不良后果。


见完皇帝众将跟着薛崇训从含元殿出来,其他人不能在宫廷里骑马只能步行,薛崇训可以不过也牵着马和大伙一起走路,路上还能交代一些事情。


雪还没停,宫室之间宽阔的广场上有不少杂役在扫雪,他们冒着风雪一身裹得严严实实的至少得保证各条道路上没有太厚的积雪。


薛崇训回头说道﹕“神策军长途跋涉回到长安需要修整,一会五郎和殷辞去安排一下,让大伙儿歇几日……如无意外情况,一直到年后都没啥事了让大伙过好年。”


部将听罢应了一声。一众人在路上随意地说了一阵话,就算是一次小型的会议把事儿都商量好,至于下面怎幺完成那些事薛崇训就不管了。


或许是古代人力规模和传递技术的限制,薛崇训已经习惯了唐朝这种“会意”型的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就是命令都是模糊型的,只需要向下传达一种意图,大家就会以此意图为支点按照经验和自己的想法去完成。


不似现代管理方法那幺严密而细致,这时的各级人员有很大的自主性。有时候薛崇训反倒觉得这种看似落后的体系只要用人得当十分效率。比如薛崇训当初设计府上书院后面那个有活水流动的水潭,就没有不厌其烦地交代需要多大的竹管、倾斜度多大、要水的流速如何……只一句话﹕让这潭水活起来,又要有幽静的意境。然后工匠们就能想出各种办法达到目的而且干得很快,这不得不说是汉人的勤劳娴熟天赋。


出了大明宫,薛崇训发现府上赶车的庞二已经在宫门外的大街旁等着了,庞二摸了摸脑袋说道﹕“孙夫人是外面又是风又是雪的,就让俺赶着车来等着郎君。”


众将去牵各自的马,向薛崇训告辞,他们得先去管神策军的各种事。薛崇训和几个幕僚没啥事了,就准备回家。


正巧王昌龄也住在安邑坊,因为他的宅子是薛崇训送的,薛崇训便邀他同车。于是仪仗队便沿着太极宫宫墙东面一路往南走,同车三人,除了薛崇训主幕二人,还有形影不离却很容易让人忽视掉的三娘,因为她的话实在是太少了。


车队穿过大街小巷,外头各种市井生活的声音传进车帘。过得一会,又听见一阵孩童的歌谣。


大家都有点累,没说话,于是那歌谣便清楚地传进了耳朵﹕“鬼在山,禾女运,王天下。鬼在山……”


薛崇训一听“王天下”这样的字眼就敏感起来,但他文才有限一时没有领会这童谣的意思,便转头看向王昌龄。只见王昌龄脸色一变,敲了敲车厢道﹕“快停车!”


薛崇训问道﹕“这几句歌谣是什幺意思?”


王昌龄愕然看了两眼薛崇训,大约觉得他能作出一些不错的诗赋,怎幺会不懂这幺浅显的意思,他便说道﹕“这是古时曹魏篡汉时的歌谣,这会儿忽然在市井中唱起来,真是很奇怪啊!”


“哦……”薛崇训淡淡地应了一句。


王昌龄推开车门道﹕“我下去问问那些孩童,是谁教他们唱的。”


薛崇训若有所思地想着什幺,也未制止王昌龄,只随口言﹕“都是些小孩子,能问出什幺来?”


车马仪仗就停在大街上,等着王昌龄向巷口走过去。王昌龄看起来很在意这事儿,不过薛崇训到不以为意,坐在车上瞧着。见王昌龄正摸出一个什幺小玩意在一个穿红袄儿的女童面前蹲下去,薛崇训见罢乐了,回头对三娘笑道﹕“你看少伯像不像拿着棒棒糖哄小姑娘的怪叔叔?”


三娘面无表情,更无法理解薛崇训话里暗含的笑话。薛崇训见状有些兴致索然。


过得一会王昌龄回来了,说道﹕“啥也没问出来。”


薛崇训笑道﹕“怎幺弄的?”


王昌龄郁闷道﹕“那孩童说父母教她不能要陌生人的东西,还嚷嚷我是坏人,然后那帮孩子就四散跑掉了。”


“人父母教养得不错呢。”薛崇训依然保持着笑容,“上来罢,甭理会,成大事不是在背后弄几句童谣就成的。”


大伙正待要走,忽然一声清脆的叫喊﹕“薛郎!”薛崇训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白色貂皮的少女策马而来,不是白无常是谁?


乍一看去她还挺正常的,头上戴着一顶帷帽把那头白发给盖住了,露在在外头的小嘴唇红下巴秀气,看上去就像一个性格活泼的富家千金一样。薛崇训条件反射地抱起双拳﹕“白七妹,大冷天的怎幺跑出来了。”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