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现代都市>嫡长女(平仄客)> 第一百九十三章 国子监论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三章 国子监论道(2 / 2)

直到核实了这个消息,围在沈宅外的士子才逐渐散去。


到了三月二十八这天,京兆士子都无比激动,早早就去了国子监等候,就连三省六部的许多官员,也去了国子监。


三百名国子监生、众多京兆士子和官员,将国子监挤得水泄不通,京兆尹罗士敬临时调了不少京兆守卫来到国子监维持秩序,以防意外。


因为前来听讲的士子太多,所以讲学的地方已经不能在学堂里面了,而是移到了国子监学堂外的一块大空地,而且也因为人多摆不下桌凳了,除了俞谨之的讲席和旁边的几个座位,所有士子都是站着的。


但这些士子根本就不在意坐还是站,他们翘首以盼,等待俞谨之出现学问之道,如饥似渴,此即是也。


俞老。都准备好了吗此番讲学之后,皇上和朝臣会有怎么样的反应,我们都控制不了的。马车内,沈华善再一次这样说道。


虽然他知道在国子监为诸士子、官员讲学就是俞谨之来京兆的目的,不知道为什么。临在眼前的这一刻。自己会这样啰嗦。


华善,不必紧张,我意已定。这一番讲学是一定说要说的。讲学之后的事情,是好是坏,谁也无法预料。我们只须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并且坚定去做,就可以了。俞谨之笑着说道。


他须发皆白的脸上是如此坚定如此从容无畏,使得沈华善心中油然生了一股敬意和决心,是了,有所为。这才是要坚持的事情。


那么,就让我恭候俞老下车吧沈华善微微笑道,率先下了马车,然后,恭谨地弯下了腰,作恭伏状。


俞大家到了俞大家到了俞大家人群中有这样的声音响起。士子、国子监生和官员们的心情顿时像被点燃的鞭炮,变得热烈和轰隆起来,人群中的欢呼声、叫喊声不断,可见心中是多么期待。


很快,当所有人看见国子监门口出现了一位须发全白的老人时。他们就瞬间安静下来了。而且,主动让出了一条道,让俞谨之进入国子监,直到走到讲席前坐下,人群都一片静默。


静默,有时候是最真的虔诚。


俞谨之带着老年人的和蔼和包容看着站着的一大群人,脸上的神色是这样愉悦:年轻的士子、国子监生还有年轻的官员,他们的脸上朝气蓬勃,带着期许和向慕看着自己。


真好,真好,这些人是大永的将来有了他们,在这个国家土地之上,希望和生机就不会断绝,真是太好了


经义之理、为官之道,想必诸位的父辈和师长都和你们说过很多了,想必诸位都很清楚了。实际上这个也没什么好说的,义理俱在书本中,官道皆在相处里。所以我今日只想和诸位说一点:守正之心。


没有赘言,没有感谢国子监厚情,甚至没有开场白,俞谨之一坐下就开始讲学了。


守正之心何为守正之心众士子和国子监生都面面相觑,就连年轻的官员也颇为不解,何为守正之心


正者,政也。守正之心,也就是为政之道。诸位都将会是大永的朝臣,也都是大永的根基支柱。诸位有没有想过,如何为政如在在为政之时,保持中正之心诸位有没有想过,什么是正确的为政之道,什么是错误的施政之义诸位有没有想过,进退两难之间,穷途末路之时,国难民艰之际,该如何坚守心中正之心


俞谨之一旦开始说话,就停不下来了。


其一,守正之基在于养心。我们首先得清楚,何者为正何者为歪,于民于国有利,是为正心,民损国伤,是为歪心其二,守正之柱在于力行。我们知道了何者为守正,就要去维护、坚守自己的正心,用实际的行动去实践自己的正心,错则改,对则持,他人有差,力行纠正其三,守正之果在于布道。守正之心,臻于至善,当人人有守正之心,则天下无冤狱、则民间享太平


俞谨之的声音并不大,然而在空旷的国子监空地上层层回响,听得所有的人一片肃穆。


人群根本就没有发言讨论的声音,他们努力记住俞谨之的一言一语,试图消化话语中的深意,就连官员们听得都有震动。


这些守正之心中正之义,俞谨之所说的一整套完整理论,他们真的没有听别人述说过。


所以,结论就是俞谨之敛整了神色,故意停了下来。他这样的停顿,引起了士子、国子监生、官员们的高度注意,每个人都是热切地看着俞谨之,想听听那个结论是什么。


所以结论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之道或许有些事情,或是大逆不道,或是遗臭万年,只要百姓得益、国家盛世,就必须要去做比如帝王之失,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监督、去劝谏,甚至去质疑、去反对只要是为了国泰民安,就算身历百劫,也毫不畏惧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论。所谓守正之心,也即匡正之道


俞谨之这个结论一下,满场静鸦,随即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欢呼,甚至,有不少年轻的士子落下了眼泪。


这一番话冲击着他们的内心,他们心中的热诚和激情都被点燃了,为了百姓、为了国家,为生民安乐,为万世太平,这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最高理想


此刻,听着众人的欢呼,一旁陪伴的卫复礼也惊住了,难道俞谨之这一番国子监所讲的守正之心,目的是为了讲匡正帝王之道吗是为了唤起这些年轻人心中的热诚和理想


溪山俞谨之的这一番守正之论,京兆士子、监生的欢呼认同,此即后世永载史册的国子监论道


.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