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沈宁看到来人的时候,诧异地瞪大了眼睛,随即惊喜地笑了起来。
站在她面前的那个姑娘,也跟着笑得双眼眯了起来,胖嘟嘟的脸上,有着粉嫩的婴儿肥。
宛儿,你怎么会在这里沈宁只呆愣愣地问道,真是太让她意外了她没有想到,会在昆州这里见到沈宛而且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突然见到沈宛出现在这宅子里,沈宁觉得不可思议。
父亲离开京兆不久,我们也离开了。路上在岭南道待了一段时间。姨娘一路上都是水土不服,我们走一天,停一天,现在才到呀父亲没有和你说过,我们要来吗沈宛的声音很爽利,话语像炒豆子一样蹦出来。
听了沈宛的话语,沈宁这才恍悟。
原先她还奇怪,父亲怎么会自己一个人来到西宁道,按理说,父亲外出任官,总要有人服侍才对。可是作为女儿,她不好意思问这个问题,后来事情就多了起来,她忙着整理如流处的种种消息,和兄长沈余守等人忙着将彭瑾救出来,根本就没有空去理会沈则敬后院的事情。
沈宛今年已经十三岁了,性子与何姨娘一样直爽,不过面貌少了几分何姨娘的娇俏,飞扬的眉目隐隐有股英气,看着倒是将门女,反而不似文官闺了。
沈则敬来西宁道这里任官,少不得是三年五载的,身边,自是少不得人的,沈俞氏安排了何姨娘随伺,这是当家主母的一贯做法。
对此,沈则敬也没有什么想法,这些年来,他对这些事都淡了,有个人服侍、打点后院就好了,是谁都无拘。
李姨娘才不肯离开京兆呢,宓姐姐有了身孕。她一定要在京兆守着呢。其实她守着也没有什么用呀,她又不能去照顾宓姐姐的。说到李姨娘和沈宓的近况,沈宛这样说道。
她话语里的直接,仍是她的性子一样,听得沈宁一笑。
为什么要去岭南道沈宁拣了最关心的事情问道。李姨娘和沈宛,她们两个一直身处后院,有什么理由要去岭南道
其实要去岭南道的不是我们,是余弼堂兄要去岭南道。我们是一道出发的,一路上护送我们来的,正是余弼兄长。他在岭南道办完了事。我们才往西宁道来。沈宛将路上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会迟了这么久才到。以致自己吃了一惊。沈宁点了点头,没有再问岭南道的情况,至于余弼兄长为什么会去岭南道,这个自己晚些就知道了。
此刻。她倒是很好奇,沈宛一个姑娘家,怎么也跟着来西宁道了
其实姨娘是不准我来的,说一路都会颠簸,又说这里是苦寒之地,让我好生在京兆呆着的。原先母亲也是不肯的,后来祖父说西宁道风景不错,去看一看也可以,我才能来。沈宛的声音透着笑意。这是她第一次离开京兆,对一切都感到很新奇。
鉴华堂里都没有什么人,我也想来西宁道看看说到最后,沈宛的声音低了下去。
因着这话,沈宁也想起了京兆鉴华堂的情况。当初在鉴华堂的几个小姑娘。年纪渐长,都已经有了不一样的生活,就连最小的沈宛,也都十三岁了。
随着沈宓、沈瑶等人出嫁,沈梅、沈慧等姑娘也陆续定下婚事了。这些姑娘都离开了鉴华堂,而下一辈的小姑娘,还没有到六岁入学之龄,这样一来,鉴华堂就少了很多人。
沈宁离开京兆之时,鉴华堂很冷清了,先生们都不大上门了。想必再过几年,鉴华堂才能再次热闹兴盛起来吧。
姐妹两人又杂七杂八地说了很多话,从沈宛的话中,沈宁知道了更多沈宅的情况。
对于京兆沈宅的后院,沈宁一点都不担心,有沈俞氏坐镇,定会稳稳妥妥的。沈家的后院,也没有太多可说之处,总归每个人各安其份就是了。
沈宛乐呵呵地说着一路上的见闻,语气欢快无比,听得沈宁也时不时扬起嘴角。
沈俞氏并无生养其他女儿,沈则敬膝下,也只有三个女儿,又加上是鉴华堂同书共学的,沈宁和沈宛虽然年纪相差较远,感情却也不错。嫡庶的严分,沈宁也不以为意了。
或许沈宁都没有发觉,她对待沈家这些姑娘们,不似姐妹,反而似是儿孙一辈了。其实也没有错,前世今生的年纪加起来,沈宛的确能算是她的下一辈了。
姨娘在刺史府中歇息。我实在是不累,便央求兄长带我来见姐姐了。父亲说,让我晚上再回刺史府。沈宛想起了沈则敬的交代,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