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朝臣难得意见一致,似乎都认为河内道的大旱灾比大采选更重要。想到这种种情况,景兴帝心中的不悦,就压了下去。他视朝也有一年多了,知道朝臣们意见一致,这当中必定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因由,看来还是要谋定才能动。
关于大安末年的旱灾,景兴帝并不知道,朝臣们感受到的亡国恐惧,他并没有感受到,自然想的,并没有那么深入。大采选,是他想要如常继续进行的,大旱灾,一时间,他也定不了主意,只下令先行退朝,此事容后再说。
这个结果,在沈华善意料之中,他也笃定,下一次早朝之时,景兴帝就会准江成海所奏。
紫宸殿内,景兴帝想起早朝的事情,心中隐隐的不悦又冒了出来。他想不明白朝臣为什么会意见一致,但这个问题,作为帝王,他也不可能召来朝臣来询问原因。
这个时候,景兴帝想到了沈华善说的大安旱灾。
唐密,大安末年的大旱灾,你是否知道景兴帝看着一旁服侍的唐密,这样问道。
回皇上的话语,奴才并不晓得这个大旱灾的事。但是大安末年的相关资料,都放在汇流澄鉴阁中,奴才这就去给皇上拿来。唐密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帝王需用之书籍摆放在哪里,他是很清楚的。
本来读书查阅之事,本来应该在御书房进行的,但是景兴帝嫌弃御书房狭小曲折,又有密密麻麻的书格,所以很少去那里。既然唐密这么说,景兴帝就安心在紫宸殿里等着了。
唐密很快就将相关书籍搬来了紫宸殿中,让景兴帝翻阅。
当景兴帝看到劫禾之举,此盗贼祸乱之萌 三川竭,大安崩 山崩川竭,亡之征也这些让人心惊胆战的话语,心中的不悦就变成了无比担忧,他都觉得自己额角有冷汗了。
大天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有大暴动。这样一来,就会影响他坐着的位置。皇位若是动摇,就算大采选之中有再多的美人,那又有什么用皇位和妃嫔,哪个更重要,这根本就不用说的。再说了,大采选挑出来的人,又有哪个能够比得上曾经的雅妃呢
想到这里,景兴帝对大采选的兴趣几乎殆尽了,他现在想的,乃是应对河内道大旱灾的问题,现在,他终于知道朝臣们为何会意见一致了,孰轻孰重,根本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了。
第二日早朝,景兴帝便准了江成海的奏言,下旨更改采选大事,将大采选推迟至明年春再进行。
国之大事,当以黎民百姓为重,故特下旨更改大采选之事,将其延迟到明年春。朕对河内道的大旱灾,甚是忧心,现令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全力应对河内道大旱灾。各部各寺各司官员,协助这两位官员抗灾。
景兴帝到底没有糊涂到底,知道大旱灾关系着他的位置,若不重视处理,他的位置,说不定都要晃两晃。
沈华善和江成海等官员恭敬领命,纷纷表示同心同德万众一心,会共同解决河内道旱灾的问题,请皇上放心云云。
大采选更改的旨意,不用半天就传遍了京兆,也会陆续传遍大永七大道。大采选更改了,要做的事情自然就不一样了,有官员家的夫人收起了为姑娘裁制新衣裳的打算,也有官员夫人赶紧张罗自己女儿的婚嫁。
半年的时间,其实很长的,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景兴帝虽然准许了将大采选延迟,但是江成海脸上,没有多少喜色。现在正是七月天,京兆的太阳火热毒辣,想必河内道的情况更不乐观,一想到那焦黄干瘪的稻麦,江成海的心就低得不能再低。
长泰三十六年的整治水利,这才过去七年的时间,当年的那些水利措施,就基本不可用的,不然河内道的旱情还不会这样糟糕。可见水旱之灾,祸在吏治,这话,当年沈华善说过,此刻江成海也同样这样感叹。
水利的整治已经来不及了,幸好户部这些年在备荒粮上面的功夫做得很足,每年储存的粮食数目,还能用来赈一时之灾。
这个时候,从河内道加急而来的数封加报灾文书,陆续抵达京兆,让江成海和范载常等人更加忧心。此刻,江成海万万没有想到,他现在以为的幸好,会成为天大的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