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银曾是大司马刘虞手下的骑都尉,主掌兵事,可谓知兵。
在刘虞死后,鲜于银也曾与齐周、鲜于辅一起号召州中义兵为刘虞报仇。
不过之后鲜于银生了一场大病,回乡将养了数年,故而外人大都只认得鲜于辅而忽略了这个鲜于家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
这一次鲜于辅与袁熙彻底翻脸,便把家乡泉州的事务一应委托给从弟鲜于银。
鲜于银也不敢怠慢,重新持起兵事。
鲜于辅把渔阳大部分兵马都调集在渔阳城中,留给鲜于辅的人手并不多,不过这在鲜于氏的大本营泉州并不是问题。
鲜于银随便一个招呼就招募到不少泉州本地青壮,其中依附于鲜于氏的人丁便有两三千之多。
然而自开战后,泉州并没有成为袁熙攻击的目标,鲜于银也空闲了许久。
直到开打了一个多月后,鲜于辅突然派人来到泉州。
鲜于银面听了来人说的话后感到十分莫名其妙,问道:“你说什么?泉州被破?笑话,我不是好好的站在此处听你说话么?”
来人也微感尴尬,他只是奉了鲜于辅的命令前来查探泉州的况,没料到泉州嘛事没有。
“都尉,将军收到消息说常山相颜良亲领兵马来攻泉州,倒是不可不防。”
鲜于银却浑不在意道:“颜良?我又不是没与他打过交道,不过一匹夫尔,不足为虑。”
鲜于银的确与颜良打过交道,刘虞刚死时,鲜于银带兵马与袁绍军配合两面夹击公孙瓒,当时双方作为友军还同在一个帐中商议军务。
不过鲜于银对颜良的印象显然还停留在数年之前,当时颜良只是初露峥嵘,风头尚不及如中天的麴义,其作战风格也只是以勇猛为主。
然而如今的颜良早已今非昔比,不仅更善战,且内心里更装了一个来自于现代的老硬币。
来人见鲜于银这般态度,也不愿意自找没趣,只说道:“将军吩咐了,田长史的兵马就在潞城,若泉州有事,可就近求援。”
鲜于银不耐烦道:“此事我知晓了,你速速回去复命,便说泉州固若金汤,让从兄放心便是。”
鲜于银其实心里也十分不甘,他昔在刘虞手下的地位不比从兄鲜于辅低,更实掌兵权可谓是风头无俩。
只可惜前些年生了一场大病,让他只能回家养病,错过了大好的发展机会。
如今从兄鲜于辅已经受曹司空拜为左度辽将军,领幽州六郡军事,兼渔阳太守,而自己只是闲居家中。
当今之人提及泉州鲜于氏,人人都知鲜于辅,又有谁只消我鲜于银。
故而鲜于银听闻颜良可能来攻泉州时,不仅没有丝毫担心,更隐含期待。
他想证明给世人看,他鲜于银仍是当年那个纵马驰骋可将万军的骑都尉。
说颜良,颜良便到。
就在鲜于辅的使者走后的第三天,鲜于银散布出去的游骑突然回报,有大股兵马从沿着泉州南边的巨马水北岸东进,目标直指泉州城。
根据游骑的回报,来敌打的乃是度辽将军旗号,军中还多张颜字大旗。
鲜于银虽然不清楚颜良也被表拜度辽将军,但有了人提前通知,知道是颜良来犯。
游骑还告诉鲜于银,这支兵马除了人数众多外还拖拉着不少车辆,上边装满了各种物资,可能是攻城器械。
汉代的泉州与后世福建泉州毫无关系,乃是后世天津市武清区附近。
这片区域靠近渤海,是多股河流的入海口,故而此地水道密布河网复杂。
鲜于银虽然在战略上藐视颜良,但在战术上却并不怠慢,闻听敌人带了许多辎重从西边而来,便下令手下兵马毁去境内一些河道上的桥梁,意图延缓敌军前进的步伐。
然而,他的这些小动作却并没有对颜良的行军形成阻碍。
颜良军中带有不少工匠,他们在道路两旁迅速架起浮桥,让全军可以顺利地前进,并没有因而减缓步伐。
鲜于银并非不知兵之人,哪里会出城野战。
此时秋收已完,他便下令坚壁清野,让城外的百姓尽数疏散,一部分躲入城中,一部分避至泉州东北方向的安全地带。
不过颜良的大军兵泉州城下后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发起攻城,一边扎下大营,一边分兵向南,控制住了巨马水北岸的码头。
随后,一艘艘舟船沿着巨马水顺流而下,停靠到泉州码头。
这些船只上装载了大量粮秣,若是用陆运不但耗费人力畜力,且靡费众多,既然泉州方向水道畅通,正适合用水运。
除此之外,与这些舟船同时抵达的还有不少木排。
木排上并没有装什么物品,因为木排本便是运抵此处的重要物资。
泉州附近地势低洼,经过人类几千年的开发,粗大的木材早就砍伐殆尽,用作打造攻城器械的木材十分欠缺。
颜良对此早有考量,所以从中山境内的森林砍伐了一批木材,扎成木排,经由易水转道巨马水运抵此地。
这些巨木从码头拉上岸,就近运抵城外十里处的工匠营,然后与其他零部件一起装配成云梯、冲车、投石机、楼橹等攻城器械。
鲜于银一开始还在奇怪,颜良大老远地来到泉州城下却毫无动静,只是扎下营垒仿佛前来武装游行一般。
他心中疑惑不已,总觉得事有蹊跷,便连连派出斥候往西侧南侧打探消息。
然而这时泉州西面与南面方向却已经被颜良的游骑遮蔽,鲜于银派出的小股斥候根本没有办法饶过这些游骑,在付出了一些伤亡后,鲜于银终于放弃了这个年头。
不过,他心中的谜底终会揭晓。
就在颜良到达泉州的第三天清晨,城外的颜良营地突然动了起来,随着阵阵鼓声,一队队兵马从营中涌出,依次向了泉州西、南两面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