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明扬天下> 第657章 先稳住西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7章 先稳住西北(1 / 2)

***


大祀黄帝陵之后,秦牧随后又另选黄道吉日,去祭祀了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在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相对于祭皇帝陵,这次祭始皇帝陵更类似于“家祭”,主要是为了向世人宣示,他继承的是始皇帝的法统,以此作为自己统治天下的法理依据。


说来也奇怪,在祭始皇帝陵前三天,天空开始积满乌,接着风雪交加,大雪连下了三日,在秦牧冒雪出城前往骊山的路上,风雪才收住。


到达骊山时,大雪晴定,开有隙,天光隐现之间,阳光开始普照下来,巍峨的骊山突然亮了起来。


一时间,青苍骊马著银鞍,万里奔回卧秦川。烟雾尘尘澄清日,跃时重又上端。


那银装素裹的画面,美得让人不敢看。


这天气的前后变化,颇有些微妙,让人不禁联想到了以前发生在秦牧身上的种种神迹。


总之,虽然整个祭陵的过程没有什么异常,但光是秦牧一到骊山,就雪收开,天光普照的的景象,已经让人充满遐想了。


民间传说得最多的,就是始皇帝显灵了,此事很快就在整个关中传得沸沸扬扬,民气为之一振。


这两次祭陵,政治上的效果是极为显著的,因为有大批读书人自发赶来从祭,从黄帝陵,到始皇帝陵,秦牧通过此举,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继承天下法统的合法性,而且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冬天来了,在寒流肆虐之下。边境上或许能平静一。


秦牧深知不能再拖了,决定趁着这个冬天,回南京登基。


在祭陵过后的几天里,秦牧在西京紧急召见了李定国、艾能奇、马万年、马唯兴、温存孝、等将领,与司刀安、李源、杨慎等人一起,重新榷商了西北的防务。


艾能奇此时也不提什么听调不听宣的老话了,在秦牧面前。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僭越。秦牧自然也不去提这一茬,还温言抚慰,称赞他平定河套的功绩。


众人榷商之后,决定往河西走廊调派了一万五千大军,分别加强甘州等各城的防务。


不是秦牧不想多派些兵马。其实主要是后勤补的问题。


如果派几万大军前往河西走廊,让河西的百姓养这几万大军,先不说他们养不养得起,就算养得起,估计也会逼反当地的百姓。


如果从内地转运军须粮草,光是从西京长安到凉州,就要辗转两千里。如果是从江南调粮,那更是数万里之遥,中原刚刚打下来,尚需要大力赈济,如何经得起如此折腾?


加上西路军多数是李定国与艾能奇所部,当初并未整编过。常言道,防人之心不可无,秦牧决定先让李定国与艾能奇回南京参加开国大典。然后让兵部对西北兵马加以整编,否则将来出了什么乱子的话,那便悔之无及了。


李定国现在派往坐镇兰州是马唯兴、虞永成坐镇甘州,冯双礼坐镇河套。其中马唯兴、冯双礼都是当初大西军将领,秦牧连见都没见过。


于是秦牧便说要见见马唯兴与冯双礼,让他们回来一起参加登基大典,转而派马万年前往兰州接替马唯兴。派温存孝往河套接替冯双礼。


这个理由还算巧妙,加上参加登基大典,有拥立之功,这是所在将领都希望的事。就算是以后与子孙说起来,也是一件荣耀的事。


秦牧对漠西蒙古与青藏的固始汗隐隐有些担心,在送别马万年与温存孝时,免不了再三嘱咐,让他们注意防御。


秦牧不敢小看蒙古人,他们曾经建立过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他们有过辉煌的历史。


在原来的历史上,因为满清本身也是游牧民牧,与蒙古天然就比汉人亲近。而且很早就控制住了漠南,以此为先锋征战;


即便如此还是被噶尔丹大举入侵,打到漠南乌朱穆沁地区,威逼北京。


当时的准噶尔部控制了漠西、漠北、西域,疆域非常大。康熙帝被迫3次亲征,起举国之力,用了二三十年时间,耗费了无数钱粮,才溃败噶尔丹。


而现在,大秦是农耕民族建立的帝国,与游牧民族天生就比较对立,对此,秦牧有着清醒的认识。


有了来复枪并不见得就万事无忧了;草原之辽阔有数万里,除非你有全球鹰,否则进去了有可能连敌人都找不到。


从辽东到西域,何其漫长,如果处处设防,先不说防不防得住,光是本身巨大的消耗,就能让大秦不堪重负。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