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工业技术落后,即使有了先进的芯片,要运用到导弹中,也不是直接装上芯片组就可以的。
同样因为电子生产工艺落后,制造出来的很多电子零部件体积都比西方同等性能的大,加上电源等系统,导弹的制导舱,体积几乎比美国人生产的大1/3。
这样一来,按照图纸生产,就无法达到原本的性能。
想要达到同样性能,导弹体型就需要放大。
aim-54不死鸟导弹重达430公斤,体型再放大,重量就重太多了,对于战机来说,要求就更高。
改进后,射程达不到200公里的攻击距离,根据计算机分析,最多只能达到140公里左右,精度差得更多。
对空导弹越重,在高速飞行过程中就越难控制。不仅需要使用更灵敏的控制元件,也需要对气动特性做出更完善的研究。这些都是中国的弱项。
尤其是在数据链的研发中,因为缺乏通信卫星跟远程数据传输技术,没有预警机作为指挥平台,根本没法进行试验,只能进行理论研究。
要是苏联人提供也是这样的资料,即使拿到r-27导弹的全套技术,对中方来说都没任何用处。
苏联人沉默了,看着谢凯,一直不愿意松口。
中方绝对还有底牌。
必须让对方加大筹码,才愿意把r-27全套完整技术提供给中方,并且提供技术指导。
要不然,苏联方面就吃亏,中国的技术提升了,他们却没有进步多少。
仅仅从美国那里搞到一枚导弹,仿制测绘,再把图纸给苏联来换取更先进的技术,谁这么傻?
米沙维奇夫斯基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开口问谢凯,“谢,你确定你们能提供全套的16位芯片生产技术跟制造工艺设备?不会只是实验室条件下的生产技术吧?”
“全套芯片制造技术跟生产工艺,不过工艺比西方要差一些。我们制造出同样性能的芯片,体积会比西方大五分之一,甚至更多……”
谢凯一点不否认国内芯片制造工艺的缺陷。
芯片体积大一些,对电源的要求也就更大些。
苏联就因为落后太多,所以很多东西都是傻大笨。
能提供给苏联的,绝对比苏联现有的好多了。
“部长先生,请不要怀疑我们的诚意。芯片制造这一块,虽然工艺要落后一些,不过目前我们国内使用的顶级芯片,全由我们自己生产。以前,跟你们一样,都是通过走私渠道从国际上去搞这些,现在我们还有跟你们争抢么?”谢凯提醒苏联人。
西方世界对中国跟苏联,在高端芯片供应上,采取的都是相同的严格禁运政策。
目前为止,国内的691厂,在芯片制造工艺上有很大进步,32位芯片也获得了突破,不然谢凯不会提供给苏联人生产技术。
“全套生产技术跟生产线。”奥列格提出了条件。
谢凯点了点头:“不是问题。我们可以提供。虽然工艺不能媲美国际水平,比苏联的还是要强很多,别的不敢保证,装备我们芯片组的机载计算机,苏27战机数据处理能力至少提高了一倍,甚至两倍以上,体积也可以降低下来。”
谢凯再次把话题带回了苏-27上。
苏联人现在最愁的就是如何改进苏-27的雷达。
就因为数据处理能力不行,就只能整更多的芯片串联起来,这就对冷却系统跟电源系统提出更高要求……
于是,苏-27的机载雷达就超重600公斤了。
即使有芯片生产线,苏联还是觉得吃亏。
航电的性能水平提升,并不仅是芯片数据处理能力提升上去,就能升级的。
中距离空空导弹无论是气动布局还是发动机,甚至燃料技术,主动制导雷达等技术,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能研制出来,成本非常高。
中国人想用芯片技术就换取整个导弹全套生产技术,苏联人还是吃亏了。
苏联人不愿松口,谈判陷入了僵局。
苏-27战机的合作没问题了,没有配套的空空导弹,中方也不乐意。
谢凯知道苏联人想要更多。
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同样,也会付出更大代价的。
“先生们,对四轴跟五轴联动的数控加工中心,有想法吗?如果有,我们可以谈谈这玩意儿……”
一时间,所有人的眼光再一次齐刷刷地集中到了谢凯身上。
他说的这东西,是关乎一个国家工业体系发展升级的关键。
苏联当初为了弄几台五轴联动的数控机床,费了多大的努力?
最终,提供给他们的东芝公司,被巴黎统筹委员会给搞得差点破产。
而现在谢凯居然说可以谈五轴加工中心!
中国人又从什么地方偷到了这技术?
他们究竟偷了多少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