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项和第二项还罢,不过是志趣不同,这第三项又从何而来
你与表兄们见面不到一个时辰,怎么就觉得他们见识有限呢要知道你先头住在南边,他们住在北边,你说的,他们不知道,他们说的,自然也担心你不知道所以苏定很想知道,这个见识有限的判定是什么。
阳阳就挺直了胸膛道:舅舅说的不对,我虽然没来过北边,但书籍记录不少,京城风俗地理我也是读过的,加上又有赖五爷爷的来信,父亲和母亲也说过在京城的事,我多少也知道一些。
不止是京城,凡是我叔叔和舅舅走过路过的地方,他们必定会寻一些小物件送与我们,信件必定会给我们写明那里的风俗民情,各处好玩好吃的,凡是经了他们的手,过了他们的嘴,我虽没亲自玩过,亲自吃过,但还是说得上一二的。
我父亲常和我们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我现在还小,千里路是行了,却没能亲自领略一下这千里的风光,也不敢说读了万卷的书,但百八十卷,加之有父亲母亲的见识教导在,和表兄们说一说这北国的风光还是做得的,但表兄他们连保定的事都接不上口,难道我非要说起京郊明湖荷塘他才能和我接上口
苏定第一次被这个孩子震撼了,忍不住问他,听你这意思,你似乎行了千里路
阳阳左脸写着舅舅果然是傻子,右脸写着原来表兄笨不怪表兄,带着些同情的道:大舅舅,从钱塘一路到京城,足有两千多里,别说是千里,我还一下行了两个千里了呢。
苏定几乎都要以为自己很蠢了,看着认真的阳阳,苏定没好直接拆穿,只好委婉的道:你们从钱塘到京城,听说是先坐船,后行陆路,接着坐船到天津,又从天津拐了弯去保定看你们舅爷爷,到京城,总共花了不到两月的时间。
阳阳很惋惜的道:是啊,足足花了两月呢,赶路实在是太累了,难怪爹爹说我们小的时候不敢带我们出门,实在是年纪小,容易生病,在外头生病可不是闹着玩的。
苏定沉默。
他很想告诉这小子,我年轻时候出去游学,只在两省间行走就走了足有八个月,他们从钱塘到京城才花费两个月,就算是行了两千多里路,但走马观花,能看出什么玩意
但阳阳说儿子没见识的话似乎也是真的。
他三个嫡子,两个小的不说,嫡长子已经十四,但除了回过钱塘一趟,还真没出过远门,而他年轻时候忙着防备父亲,忙着戒备三房,还要忙着筹谋苏家的出路,稍稳定后,朝廷动荡,他又被推到风口浪尖,朝中的事就已经够他忙活的了,而妻子将内务料理得很好,连带着孩子的教育,他也大多是丢给妻子,不然就是直接送去书院的。
而现在,他稳坐吏部尚书的位置,不管是政务还是家族,都没有特别让他费心思的事了,此时他才想到,自己对长子的教育的确是缺失的。
苏定低头反思自己。
阳阳再道:而且大表兄性子太过温润,根本就镇不住场子,三表兄说猜拳传花好玩,表弟表妹们十个里有六个愿意的,但就因为四个不愿意,大表兄镇不住场子,就没能办起来,我爹说了,以后我大哥和二哥是要分出去的,而李家下一任族长一定是我,我不仅要做弟弟们的头,连带着大哥二哥以后也要听我的,不说一定要说一不二,但只要我说定的事,他们就得听我的,大表兄明明拿定了主意要玩这个,三表兄转头就走,二表姐也跟着走了,其他人见大表兄拦不住,自然也不玩了。阳阳亮晶晶的眼睛看着苏定,道:所以我不愿意和大表兄他们玩。
阳阳冷哼一声道:三表兄不喜欢大表兄,想要挤兑他,还想拿我做筏子,他以为我是乡下来的不懂,哼,这样的招数都是我玩剩下的。
苏定本来是愣愣的听着,他没想到阳阳竟然会与他说这么多,不对,是阳阳竟然都懂得这些了。
他上下打量阳阳,见他与小时候的李石长得差不多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似的,想着,难道李家的基因特别好
阳阳看着明明没这么多的心眼,却能看到这么多。
不对,这孩子若是个有心眼的,也不会在才见了一面的舅舅面前说这些话。
看来,聪明是足够聪明,可惜心眼还是不足。
苏定脑海中闪过李石和木兰,心中微叹,这是承了李石的聪明,却没继承他的心眼,倒是像他娘一样成了没心眼的。
苏定起了逗弄的心思,就笑问:你说这个招数是多大的时候用的怎么用的
阳阳就骄傲的道:那是我八岁上用的,我们村出了一个县太爷叫刘思成,他有一个妾生的儿子,才那么大一点,却整天抬着头看人,让我们好不舒服,对他几个哥哥更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哼,他当我们乡下人好欺负,我就联合了村里的孩子们给了他一个难看,叫他过年的时候再不敢出来晃荡,就是对他家里的兄弟姐妹都不敢大声了,三表兄玩的那些都是我玩剩下的。
苏定眼里起了笑意,好像被挤兑的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似的,问道:那若是你要挤兑你大表兄,你要如何做
阳阳思索片刻,就沉吟道:这也不难,我的招数虽然不多好,但至少比三表兄的高明一些。
苏定带着笑意的看着他,鼓励他说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