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商议好,路上就一起,这样也有些照应,安平镖局时常走这条道,跟着他们也方便些。
木兰若有所思,这条道上不太平
那倒不是,大的匪患没有,这些年还算风调雨顺,加上去年圣上整顿吏治,百姓的日子倒没有以前难过,但依然有些枉法之徒逃脱上山落草为寇,人数不多,但到底是个隐患。
太原驻军在这里,怎么也不剿灭
常义苦笑,夫人有所不知,那些匪徒人数不多,少则三五人,多则二三十,都藏匿在深山老林里,出兵少了围不住,多了又浪费粮草,所以这一带的匪徒都是小股活动,仗的就是这一点。
不然,国公爷也不会将府中精锐挑出二十人让他带出来。
这二十人随便哪一个放到军中都是以一当十的能手。
木兰的目光划过自家护卫的腰腹及腿脚,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两边一起走吧。
暖暖咯咯的笑声传来,木兰循声看过去,才发现两个小家伙已经和对面的两个孩子玩在了一起,都是差不多的年纪,四个人扯了不少的花抓在手里,你给我一朵,我给你一枝,木兰露出会心的微笑,让两个护卫注意看着孩子,自己去帮忙做中饭。
那边的几人也在说这件事。
娘,我看那位夫人面善得很,我们就跟着他们一起走吧。宋江氏憨厚的道:路上也有些照应。
宋老太太就要精明得多,问大孙子宋德,刚才那位管事怎么说
那人是那边的护卫首领,叫常义,也是护送着家主人到太原投亲,那位夫人是太原左布政使大人李江的兄嫂。
宋老太太微微坐直了身子,感兴趣的道:太原左布政使不是去年才升任的吗
是,宋德一直关注着太原的事,自然知道,原先是太原的知府,连升了两级。
宋老太太看了对面一眼,扭头对长孙媳道:一会儿你带几条腌鱼过去,再带一坛酸竹笋过去,那东西开胃,路上吃最清爽不过。
宋邓氏恭声应下。
宋老太太见两个曾孙和对面的孩子玩的开心,露出了舒心的笑。
宋江氏见了就松了一口气,高兴的给她倒茶,娘,你先吃一口茶,待会儿我扶着您走动走动,舒舒筋骨。
宋江氏看着头发半白的儿媳,叹了一口气,你呀,也该为自己想一想见她满面通红的低下头,不再说她,算了,好在我孙孙孝顺,你有这三个孩子,总不会亏到哪里去。
宋江氏眼里透着寒光,道:你们爹年纪也大了,到了太原,你们跟在他身边跑腿机灵些,再过几年也谋谋前程,总不能和我们两个老婆子一样在地里刨食。
对,对,宋江氏殷殷期盼的看着儿子,你们到了太原要听你们爹的话,好博个前程。
宋老太太瞥了儿媳一眼,淡淡的补充道:但有些话也要斟酌斟酌。
宋德和二弟宋简齐声应下,老三宋福则蹲在地上玩着泥巴,时时的发出好听的笑声。
大家都低头看着他,他也全无所觉。
宋老太太眼里闪过心疼,摸摸他的脑袋,笑着哄他,大福,一会儿我们吃好吃的好不好
宋福流着口水问,是肉吗
就是肉。
宋福高兴的拍掌,板着手指头道:好啊,大侄子吃一个鸡腿,二侄子吃一个鸡腿,奶奶吃一个,娘亲吃一个,宋福迟疑的道:好像就没有鸡腿了。
宋福泪眼委屈的看着祖母,宋老太太就笑道:全都给你吃,奶奶不吃。
宋江氏早心疼的把儿子拉过来抱住,娘也不喜欢吃鸡腿,给你吃。
宋福迟疑道:怎么会有不喜欢吃鸡腿的人呢还是给奶奶和娘亲吃吧。
宋简见三弟这么纠结,就翻了一个白眼道:再多砍一只鸡就是了,四只鸡腿都给你。
宋德一直含笑看着他们。
宋邓氏和弟妹拿着东西过来,爽朗的笑道:李夫人,我这儿有自家制的酸竹笋,您要不要尝尝。
木兰直起身子,也露出笑容,多谢了,我还正想着拿什么做一道开胃的菜呢。
宋谈氏探头去看木兰锅里的东西,眼睛顿时一亮,夫人哪里来的蔬菜啊
他们上路有半个月了,除了打尖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只能吃一些肉菜或腌制的东西。
木兰笑道:你们是第一次出远门吧这蔬菜是我们昨儿留宿一个村庄的时候和村民买的,就是新鲜的肉食也是,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会买些新鲜的食材带着,现在又是春天,天气还不热,留个三两天的不成问题,而且,最多隔一天我们就能碰到村镇,总能补充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