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钢铁时代> 第二百七十四章 机器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四章 机器厂(1 / 2)

刘澍没办法反驳杨元钊的话,他半信半疑的走了,他走了之后,杨元钊就立刻行动了起来。</p>


为机械生产,组织的机床,早已经设计好了,生产的又不是比较复杂的机器设备,只是一些普通的,加入了一点点的精巧设计的流水线,这些,对于后世的科技而言,恐怕是拙略的手工产品,可是在这个世界,在高速蒸汽机的帮助之下,却成了先进的产品。</p>


这其中,杨元钊不但借助了包头一大批五级以上的技术工人,也通过研究院发布任务,现在的研究院,跟一年前相比,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简陋的一座大楼了,他是一片密集建筑带,从某种程度上面,这是包头学历水平最高的地方。</p>


可惜,从最开始,这里就被一批外国人所占据,中国传统以来的文人,都是以文科为主,明朝时期才传过来的理工科,在中国,是边缘的,甚至薄弱的项目。</p>


晚清以后,伴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向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逐步的滑落,见识到了列强们的强横,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留美学童,自费留学,包括一些南洋的华人,这些共同构筑了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可是这些到国外学习先进科学知识的人之中,有不少选择了医科,法律,政治,等偏向于文科和社会的学科,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学习了理科。</p>


即便是学习理科的人之中,也没有几个,愿意到包头来,杨元钊哪怕投入了巨大的努力,甚至广泛的招募,真正能够进入到研究室的中国人,还非常少,其中还有大部分,都是作为助手,甚至是学习者存在的,他们要想提高和成才,需要时间。</p>


现在比起一年前,研究院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最少增加了10倍,一大批有着相当学历的学者,进入到了研究院,当然了研究经费也激增,足足是之前30倍以上,庞大的投入,加上不计成本的研究,让包头开辟了无数中国新兴的学科,而机器生产,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p>


早在几个月之前,杨元钊就给研究院布置了一些东西,现在有了确定的目标,要的在武汉劝业会上面,以机器推广为主,那么机器厂的各种设备,还有一个完整的生产设计,就要出来了,以现有的机床为主,然后整体化和系统化。</p>


这个课题,成为了8月研究院最大的课题的,投入的总额是100万美元,对于一个简单,只是复制和根据目前包头的机器情况进行调整,进行改进的项目,100万美元,绝对称得上是大手笔,最少有20中级以上的研究员,分成不同的批次和类别,接受了这个任务。</p>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机器工厂从设计到投产,只用了短短的一个月的功夫,可是所有的工人,都是从各个厂里面,抽调出来技术骨干,他们的实力出众,本身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加上一大批虽然只是二级,却拥有了基础的操作能力的普通技工,他们构筑了整个包头,技工的平均水准最高的一个工厂,机器制造厂。</p>


庞大的机器制造厂,暂时占据了技工学校的几个实验车间,这只是暂时的,未来,一旦机器厂的厂房兴建完毕,他们会立刻的转移过去,利用这个车间,唯一所要付出的,就是技工学校的实习机会和观摩机会,对于这个,杨元钊觉得,不算什么,后世的工厂里面,往往都会有实习的技工,观摩真正的机器生产,还有亲自的上机实践,会让技工们的水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跟培养并不违背的。</p>


核心的队伍,一共有300人左右,其中包括了12名五级工,200名四级工,还有少部分比较出众四级工,为他们提供的是精密的机床,这是杨元钊专门他们准备的,不是现在世界主流的机床,而是进入到了第三代的机床。</p>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