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杨元钊高兴多久,更多的讯息反馈回来了,相对于国内的平淡反应,外国的反应却是激烈的多,特别是公使的反应激烈无比,俄罗斯公使敦索维茨在见报之后,直接的冲到了北洋,郑重的约见袁世凯,提出了严正的抗议,</p>
刚开始,袁世凯还觉得,或许是北洋的某些行动,让俄罗斯觉得不爽了,对于实际上控制着部分的东北,而且在远东方面,有着巨大的兵力的俄罗斯,袁世凯在警惕之中,带着某种的敌意。</p>
可是听了半天之后,特别是敦索维茨提到,他们远东军区和欧洲部分,为了这一战准备了18个师,要针对蒙古和西北行动的时候,他才发现,对方的目标是针对蒙古和西北的。</p>
“蒙古是主权国家,并且已经跟俄罗斯建交,出兵干涉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这是国际法所不允许的。”对着激动无比的敦索维茨,袁世凯一边点头听着他说着,顺着他话向下,可是心中却听出来了,挂羊头卖狗肉,列强们的态度,都是如出一辙的,把自己的某些卑劣的行动,挂上一个正义的面纱。</p>
立,跟俄罗斯肯定脱不开关系,否则的话,敦索维茨不会这么如同是被踩了尾巴一样,愤然的过来抗议了,本以为西北是扩张地盘了,这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却没有想到,西北居然撞上了俄罗斯。</p>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更加让袁世凯欢欣鼓舞,因为敦索维茨离开了之后,同样的抗议还在日本。英国和法国公使身上上演,即便袁世凯对于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再陌生,完全不了解,也知道事情大条了,本以为很正常的立。似乎并不简单,西北的出兵也果断的仿佛是计划好的一样,他们几乎必然的对上了列强。</p>
袁世凯是一个很聪明的,很善于利用对立和缝隙,从当年的朝鲜,到后来的戊戌变法。甚至在北洋之中,无比确实的表现出来,在他看来,无论是列强也好,西北也好。都不是他能够应付的,反倒是他们之间产生了冲突,才是他的机会。</p>
表面上答应了列强,不干涉双方的争斗,却对列强提出,蒙古是一个独立国家毫不吐口,作为远清朝高层的一员,清廷割地赔款可是大受的诟病的。袁世凯代表的北洋,不会跟列强们直接的对上,可是摊在表面上。没有一个人会直接的认为,把蒙古割让出去,不会遭到国人的唾弃,一个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帽子是摘不掉的。</p>
袁世凯继承了满清实力,北洋从一定层面上。是在满清的基础上面发展起来的,但并不表示他愿意继承清廷的丧权辱国。民国从一定意义上面,算是一个新的开始。可以答应列强一些条件,可是明面上的前提,是绝对不能签署和应承的。</p>
把列强们给支应了过去,晚上的时候,袁世凯就把包括杨度在内的大部分的幕僚给找来,让他们分析一下西北到底是什么的一个章程,这个所谓的收回蒙古,会不会给他们带来机会。</p>
杨度等幕僚,隐人,官场,甚至是争权夺利,这些他们很擅长,特别是杨度,本就学的是帝王心术,可是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以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为主的政治,他们就不懂了,甚至没有想明白,不过是立吗,干嘛西北明知道有俄罗斯在背后,依然冲上去,他难道不知道,这样会惹怒列强么?</p>
因为不明白,更不懂,可是这是一个机会不是么,列强是什么,这么多年,对上中国就没有败过,在双方对立的情况之下,中国这边的气势先就下来了,按照敦索维茨所说,21万的俄罗斯jūn_duì ,会前往中国,西北的做法不亚于螳臂当车。</p>
虽然会失去蒙古,甚至是西北,但是俄罗斯也不可能肆无忌怠的在中国割地,总要有些收敛,说不定,西北这个压在北洋身上的大敌,就此就会被解决。</p>
最终,还算是商议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中国式的思维,或许已经不太适应了这个时代,最少不适应目前中国的现状,他们自认为最为稳妥的方法,其实已经错过了机会了,北洋和袁世凯都做出了决定,革命党也一样。</p>
以敦索维茨为首的列强公使的抗议没有收到效果,对于英法日俄公使来说,这只是一个表现出来的态度,为的只是让北洋不插手在其中,别的不说,北洋的疯狂扩军,都看在的列强的眼里,那些精良的武器,是经过了战场上面的检验的,就算是德国公使穆默都不得不承认,这一批的委员会1888,就质量上面,不会比德国原装的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