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残明> 第五十二章 处在困境中的隆武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二章 处在困境中的隆武帝(1 / 2)

;</p>


龙虎将军!</p>


汪克凡全明白了,隆武帝给自己直接封了个“中将”,中将总不能去干团长,何腾蛟这才仓促提拔自己为参将。参将本身没有品阶,但按照惯例一般对应三品,以二品龙虎将军出任参将,勉强也说得过去。</p>


从守备到参将连升,汪克凡很满意了,如果骤然提拔到总兵、副将一类的火箭式升官,自己根基不稳,难免招来明枪暗箭,不如多踩几个台阶踏实。</p>


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像李过等人一样得到勋爵身份,不说封公封侯,只要是个伯爵,就可以和大多数文官分庭抗礼,不用像现在这样见人就跪。</p>


(南明初期的勋爵身份还是很值钱的,比如弘光帝上台的时候,才封了左良玉一个宁南侯,李过率二十万大军归顺南明,也只是个兴国候,不过到了穷途末路的永历后期,全靠封官封爵拉拢人心,王爷国公就满天飞了。)</p>


接下来是汪晟,安远将军,从三品!</p>


汪晟因为生擒祖可法,也大大的出了一回风头。祖可法虽然是绿营总兵,但也是满清堂堂的总兵,况且此人很早就投降满清,甘为鹰犬爪牙,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大,对他的憎恨甚至超过了满清鞑子,汪晟因而从六品的低阶千总,直接被攫升为从三品的安远将军。</p>


至于周国栋、谭啸等人,因为还够不上高阶武官,所以直接由湖广方面提拔封赏,隆武帝只在诏书中加以表彰,另赐金银表里若干……</p>


……</p>


仪式结束之后,堵胤锡在巡抚衙门摆下酒宴,款待朝廷钦差,酒席上说起东南局势,马吉翔突然一语惊人。</p>


“郑芝龙那厮,有曹之相!”</p>


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海盗出身,后来被明朝招安,属于福建的地方军阀,尤其以水师最强。</p>


弘光皇帝死后,他和弟弟郑鸿逵拥立隆武帝登基,以定策勋臣自居,在朝中嚣张跋扈,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隆武帝不愿充当郑氏兄弟的傀儡,君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p>


一方是占据大义名分的南明天子,一方是手握重兵的实力派军阀,在政治斗争中旗鼓相当,互有胜负。户部尚书何楷忠于隆武帝,被郑氏兄弟逼得辞官致仕,还派人半路上割了他一只耳朵,向隆武帝示威,隆武帝就把郑鸿逵降职处理,从太师降为少师,君臣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已有分道扬镳之意。</p>


马吉翔身为隆武帝的亲信,此次出行两广湖南,除了奉旨颁诏之外,也有试探各地文武官员,封疆大吏的使命,为隆武帝寻找更多的支持。这一路走来效果还不错,无论是两广总督丁魁楚,还是湖广总督何腾蛟,都表示会忠于隆武帝,而江西总督万元吉更是上疏隆武,请他移跸江西南部的赣州,摆脱郑氏兄弟的控制……</p>


当然,这属于朝廷机密大事,不能当众公布,马吉翔只是借着酒意大发感慨,猛烈抨击郑氏兄弟,就把湖广文武官员都撩拨得怒火中烧。</p>


从崇祯自缢殉国以后,南明的皇帝死了一个再立一个,死了一个再立一个,威信越来越低,隆武帝的威信比崇祯差得太多,但是借着大明将近三百年的积威,仍然是大家精神上的效忠对象,湖广官员听说郑氏兄弟胆敢要挟隆武帝,一个个都是义愤填膺。</p>


“贼姓难改!贼姓难改!”</p>


文官们交口痛骂,忠贞营众将却面露尴尬之色,郑氏兄弟是海盗出身,忠贞营众将是流寇出身,大家半斤对八两,谁也不比谁高贵。</p>


“若圣上移驾湖广,忠贞营二十万将士愿誓死效忠!”</p>


李过终于腾地站了起来,向钦差马吉翔深施一礼,然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脸色铁青。他这一发怒,文官们才发觉不对,立刻闭上了嘴巴。</p>


“兴国候(李过)忠义无双,圣上一向都是深知的。”马吉翔笑着安抚两句,又放起了烟幕弹,岔开话题:“但为了收复江南,圣上决不能离开福建,若是那鲁王无人压制,岂不乱了我大明统继?”</p>


鲁王是另一个南明,自称监国,位处江浙,和唐王隆武帝争夺帝位,但在各地的支持者不多,湖广一向拥戴隆武帝,文武官员提起鲁王,都是同声谴责。</p>


大家从鲁王说起,又说到前不久作乱自立的靖江王(另一个南明小,也想当皇帝),以及在广西蠢蠢欲动的桂王(就是后来的永历),语气越来越沉重……南明现在只剩两广还完整无缺,再加上大半个福建,大半个湖广,贵州、云南、江西的一部分,整个地盘被挤压成一个l型,还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形势之险恶一望可知。</p>


这种形势下,大家只能把希望放在隆武帝身上,希望他能摆脱郑氏兄弟的控制,把各地忠于大明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对抗强大的满清……</p>


汪克凡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后世的史书记载的很清楚,南明的几位皇帝中,隆武帝无疑是最有政治眼光的,施政方针也基本都是正确的,无论是蛤蟆皇帝弘光,还是逃跑皇帝永历,都比他差了太远。但是隆武帝不是万历的嫡系子孙,属于明朝皇室中的旁支,在政治上先天不足,缺乏自己的班底,一直难有作为,他为了摆脱郑氏兄弟的控制,铤而走险要离开福建,最后在汀州被清军俘杀……</p>


(弘光好色,在南京到处抓蛤蟆,配春药,所以称作蛤蟆皇帝。永历胆小,多次对清军望风而逃,最后干脆逃到了缅甸,还是难逃一死,所以称作逃跑皇帝。)</p>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