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山西分兵!
好吧,分兵就分兵,分兵虽然对山西战事不利,但是为了救援江南,只好承受这个损失……问题是,派谁担任援兵的统帅呢?
阿济格这个家伙最近不听话,肯定不能用。
博洛本来是豪格一派的,现在刚刚被多尔衮收服,属于政治上的“降将”,也不能派他出去单独领兵。
洪承畴不用考虑,凡是皇太极重用的人,多尔衮总是不放心,况且他是汉人,镇不住谭泰这样的宿将。
想来想去,多尔衮决定让济尔哈朗挂帅出征。
济尔哈朗的军事能力没问题,从努尔哈赤时代一直打到满清入关,济尔哈朗戎马半生,打过无数的大仗恶仗,由他担任援兵统帅,肯定可以挡住明军的进攻。
他是老资格的叔王,不管谭泰还是孔有德,济尔哈朗都镇得住场面,由他统一协调南方清军各部,是最合适的人选……江南战事搞成现在这个局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唯一的统帅,清军各部各自为战,这次把济尔哈朗派去,就能改变这种局面。
除此之外,北京现在正是多事之秋,把济尔哈朗赶出去带兵,让他远离权力中枢,也是一招欲擒故纵的好棋,和当初让豪格领兵攻打四川,有异曲同工之妙。
顺治六年,也就是隆武五年四月初,满清郑亲王济尔哈朗被授予“定远大将军”,调集兵马,筹措钱粮,准备南征。
还没有把兵马调齐,多尔衮又接到消息,两千明军骑兵突入中原腹地,接连攻克新郑、长葛、尉氏等县,开封、许昌、郑州纷纷告急。
榆园军再次起事,攻入河南东部商丘一带,从东面威胁省城开封。
在西军的连续猛攻下,四川保宁失守,满清四川巡抚李国英孤身突围,退守江油、剑阁,明军占领了四川大部分地区,已经攻到秦岭脚下,即将踏入汉中。
多尔衮不知道的是,西军攻克保宁后,孙可望来到前线,借着演武场升旗的一点小错,把刚刚打了胜仗的李定国按在地上,结结实实打了一顿板子……西军内部,同样存在很多矛盾,孙可望虽然是老大,却不是众望所归的领袖。李定国生性倔强,而且战功赫赫,孙可望打他的板子,更多是为了立威,两人之间从此埋下了矛盾。
江西广信府,张存仁逃出上饶城后,从永丰乘船向福建边界的岑阳关撤退,在杉溪寨遇到东莞营张家玉所部的袭击,所乘的船只竹筏被烧毁大半,只好弃舟登岸,从陆路向岑阳关逃窜。
历经千辛万苦,他们刚刚踏入武夷山脉,迎面又被张家珍挡住去路。张家珍提前到达这里,在山路隘口修建了坚固的工事,张存仁连续几次猛攻都无法冲破东莞营的防线,张家玉和王进才的主力部队又从后面追了上来,张存仁只好向西南方向突围,试图绕到分水关撤入福建(全国有好几个分水关,这个是崇安分水关,是赣闽两省之间的要冲,号称八闽第一关)。
东莞营和平江营紧追不放,一定要把张存仁留在在江西,经过一连串的强行军和阻击战,终于把他包围在距离分水关只有二十多里的车盘岭。连着打了几仗后,张存仁的身边只剩下两千多人,其中披甲战兵不到一千五百人,已经没有能力突围,只好占据车盘岭上的山寨坚守待援。
所谓坚守待援,其实就是坚守等死,他在明军的包围圈中一路左冲右突,已经和福建的周亮工失去了联络,福建方面不知道他被困在车盘岭。至于分水关那边,驻守的清军因为兵力不足,根本不敢迈进江西一步,虽然距离车盘岭只有二十多里,却不知道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张存仁里无粮草,外无救兵,已经陷入绝境,但他一直没有动过投降的念头,死死守着车盘岭山寨。因为带的粮食一路上都丢光了,清军很快开始挖野菜,啃草根,一天一天的苦熬。
东莞营和平江营围而不打,卡死了车盘岭所有的出路,然后一点点向前推进,壕沟寨墙里三层外三层,把清军的山寨包围得水泄不通。张存仁虽然剩下的兵力不多,但都是善于使用火器的精锐乌真超哈兵,而且占据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为了避免伤亡过大,楚军没有急于发起进攻。
张存仁眼看着明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越来越厚,知道已经没有逃脱的可能,反倒不着急了,静静守在山寨里等待末日的降临,反正就是不投降。
明军也不着急,继续围而不打。
清军现在除了那座山寨之外,只占据着车盘岭山顶一块极其狭小的地盘,野菜早就挖光了,已经开始啃树皮,看他们还能坚持几天。(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