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政策:
“神佛宫”耗费巨资,在湄林小城修建了一个占地数千平方的庞大寺庙,作为民众“祈福”之地。
来寺庙“祈福”的民众不仅仅能获得“赐福”,那些家境困苦的还可以获得免费的衣物和饭食,一些无家可归的小孩甚至可以不接受剃度住在寺庙中。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座寺庙既是佛寺、又是社会福利中心。
以上三个政策虽然简单,却极其有效,经过十几年时间的努力,“神佛宫”这个假佛教逐步取代了真佛教在当地的影响,成为了当地的第一大教。
在民众看来,两个佛教的教义几乎一致,信谁都可以,而且“神佛宫”的核心教众明显更加贴近民众,教主也更平易近人,能赢得他们的好感。
而政府虽然对“邪神宫”重新抬头有所耳闻,但新的“神佛宫”伪装得太好,始终却没有重视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一股危险的暗流,在湄林小城涌动了起来。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佛教的教义讲究的是清心寡欲、与世无争,但这仅仅建立在不损害他们利益的基础上。
一旦利益被侵害,就算是与世无争的佛教,也会露出它凶猛的獠牙。
上世纪中叶,是湄林小城当地佛寺数量最鼎盛的时候,有大大小小数十个,法师上千人(俗家弟子不计)。
“神佛宫”这个伪佛教的迅速拓展,不可避免地侵犯了他们这些佛寺的利益,但这些佛寺相对独立,即使拿出其中最大的一个,比起有数百核心教众的“神佛宫”来说,也明显势单力薄了。
这些佛寺的法师们眼睁睁看着“神佛宫”走出大山、建立新寺庙、吸引了大批信徒,即使他们再清心寡欲,也避免不了对“神佛宫”产生深深的敌意。
时间一久,湄林小城和其附近村镇的民众中绝大部分都慢慢向“神佛宫”靠拢,新寺庙香火鼎盛,而这些旧寺庙则门口罗雀。
在这种情况下,法师们出离愤怒了!
他们暗地游走串联,最终决定联合起来找“神佛宫”的教主谈判,让他下令停治止这种肆无忌惮抢夺信徒的“无耻行为”。
但教主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最终的目的就是想要将这些真佛教赶出去,让“神佛宫”独占湄林地区!
任何一个势力都有鸽派和鹰派,佛教这个教义讲究与世无争的教派自然是以鸽派为主,但谈判数次未成,局势越来越恶劣。
在这种情况下,鹰派们抬头了!
鹰派们的方法简单粗暴:
既然和“神佛宫”讲不通道理,那么就集合所有的法师,将新寺庙中的那些“假冒伪劣产品”赶回素贴山,将湄林地区重新纳入掌控之中。
要想赶走新寺庙中的几十名假法师,就不可避免动用暴力!
而这,就是所谓的——
佛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