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上,充足的石油所带来的益处同样是难以估计。从1915年开工的首批条约重巡“汉诺威”级起。德国海军新造的一线战舰就全面摆脱了燃煤锅炉,而改用包括造价在内的各项性能均凌驾其上的燃油锅炉。作为军舰的动力源泉。而原本烧煤的主力舰,如今也在一帮感到守得青天见明月的国会议员们的嚷嚷之下。有了更换动力的初步提案。华盛顿条约虽然对换炮和增强装甲的改装做了明确的限定,但却并没有涉及到动力的条款。
对于这一过于激进的观点,清英自然不会去予以关注了。在他的心中,早就为公海舰队主力舰规划好了理想的改装方案:国王级和巴伐利亚级将从15年后陆续实施防空和火力的升级,而动力系统的翻新则随之一道进行。到那个时候,将有更加优越的动力可以被装备上舰;如果德国在动力系统上的发展一切顺利的话,那么这两级舰艇在改装过后功率翻倍都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至于其余9艘舰艇,清英则准备让它们在25年的服役期满之后就光荣退役。这些一战型主力舰的先天不足已经限定了它们在未来战争当中的用途,与其像意大利人那样花大把的钱去魔改渣渣老舰、最终却还是不堪大用,倒不如再造新船来得更具价值。
在空军领域,充足的石油则意味着轻质航空燃油的足量供应,而这无疑也会让德国空军较历史上的实力出现一个大幅度的飞跃。历史上第三帝国的空中战败除了决策失误和机型淆乱之外,其燃料不足的问题可谓是最直接的因素:大量造好的飞机因燃油匮乏只能在地上趴窝,而年轻飞行员也因为没有足够的飞行时间来进行训练,并直接导致了在实战中给对方送菜。不过在这一位面,这一悲剧性的情况无疑是再不会发生了。清英已经让西克特统领下的空军,和提尔皮茨下属的海军航空兵大幅增加后备机组的规模,并提升他们训练的时间,从而用航空燃油烧出一批砥柱中流的飞行中坚。一旦日后国家有召,这些人员就将作为德国战车上最锋锐的龙骑枪尖。
至于霍亨索伦皇权的保证——由军官团所统率的陆军,清英自然是要为其打造出一支所向披靡的钢铁洪流了。虽然随着这场欧洲大战的胜利,使得德国陆军所面临的压力变得前所未有的轻微,但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陆军仍旧需要承担无可替代的使命。只有德国的战争力量对周边邻国形成了不可抗拒的绝对优势,那么曾经为敌的法国和朝三暮四的意大利,才会在巨大的压力下遵循德国的秩序和意志,不敢生出丝毫的投靠美英的悖逆。这一点在驾驭奥匈、土耳其两个盟友,以及在威慑东方的苏俄上也起着同样的效用。而德国在中欧陆地上的维持强势,也能从战争成本的层面遏制住英国可能在战后滋生出的对德复仇思潮:在欧洲大陆力量已经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英国这只离岸平衡手再怎么施力也只能是徒劳的举动。
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战斗性能,清英果断将坦克的研究方向转到了柴油机动力上。相比于传统的汽油机,柴油机的输出马力更大,对于坦克这种重型车辆来说最为适用;此外,柴油所具备的不易被点燃的特点,也使得其安全性相比于一打就着的汽油机有着明显的优势;二战苏联坦克之所以敢于将副油箱挂在车外,也正是利用了柴油在稳定性上的优点。历史上的第三帝国坦克之所以会采用汽油机,实际上也是出于缺乏原油的万般无奈:煤炭液化的过程中只能产生汽油,不能产生柴油,而从仅有的那一点原油中提炼出的柴油又要供养狼群部队,根本不足以满足装甲集群的需求。然而在今天,这一切都已不再会成为德国的阻碍。
此外,从原有建制里组建起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的这一精编过程,也有助于德国陆军对军官团进行梳理,从而将这一国之重器牢牢掌握在霍亨索伦的手中。(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k的月票支持~~~
.全部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