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奥匈国内经济半死不活的塞尔维亚人认为现在奥匈也无力对自己做什么的情况下,彼得一世向奥匈帝国递交了一份态度强硬的外交照会:“奥匈是否会在托管期结束后遵照柏林会议的协议让波黑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这份照会同样抄送给了所有的柏林会议与会国的大使。
这个潜台词就是奥匈想要吞并波黑是不行的,这么做是违反《柏林条约》的,你要这么干小心其他柏林会议与会国不同意,这种态度和要求大大刺激了奥匈人。
当初1878年柏林会议确定了奥匈对波黑的托管后,不甘心的土耳其人用4000名穆斯林民兵组成的部队依托坚固的要塞和崎岖的道路和奥国十万大军周旋4个月之久。
为此奥匈帝国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人员伤亡倒在其次,大量的资金消耗让奥匈本就不太好的经济状况负担更重了。
因此在奥匈人眼中,自己的jūn_duì 经过了战争,击败了敌人控制了的波黑就是自己的地盘,结果现在搞了半天还不是自己的,这怎么能忍?
再说了,就算托管期结束,波黑的所有权也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你塞尔维亚咋咋呼呼的想干什么?
本来因为国内经济萎靡就已经怨声载道的奥匈人看到现在连塞尔维亚人都敢和自己扎刺了,强烈要求“教训”一下狂妄的塞尔维亚人。
如果能打赢这场战争,也的确可以刺激一下本国的经济,顺带缓和社会矛盾。而且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知道,如果面对塞尔维亚这种小国的挑衅都退缩的话,那么哈布斯堡家族将会名声扫地,没有了皇权的威严的自己将会无力维持奥匈帝国的统治了。
于是奥匈人的回应也同样强硬:“托管期结束后波黑人名选择留在帝国的版图内是所有波黑人的愿望,并非帝国单方面的强迫。”
那好吧,既然谈不拢,就用拳头来说话吧。
做戏做全套,德国人这边也一副坚决帮奥匈人撑腰的样子,德国人措辞强硬的表示,奥匈和塞尔维亚之间的问题他们自己解决,如果英法俄三国想要掺和进来德国不会坐视不理。
英法实际上也不准备为了波黑这么个地方掺和到一场战争去,自己现在还在经济危机呢,跑到巴尔干为了塞尔维亚人和德国人翻脸,傻啊?就算塞尔维亚人得逞了,得利的也是俄国人,又轮不到自己。
于是英法给了个含混不清的回答:德国你这样不好的,好歹《柏林条约》大家都是签了字的,白纸黑字有法律效力的。奥匈这边一个人单干不合规矩,这让我们很难做啊。
这说了跟没说一样,既然难做,那就不做呗。行,你们慢慢打,我们就强势围观总可以吧。
而俄国人这边,为了防止毛子的过激反应,德国外交部都做好了随时出使俄国,说服亚历山大三世不要冲动的准备。结果俄国人还真是配合,口头上谴责了奥匈几句就完事了,让做好了准备的德国人有力没处使。
也是,虽说都是“斯拉夫兄弟”,但是这个兄弟是搞民族主义的疯子,那么俄国人就要考虑考虑帮了他们会不会让自己倒霉了,波兰人可是一直闹独立的。为了这么个“兄弟”和奥匈开战,自己有一毛钱好处?口头上支持一下意思到了就行了。
英法俄都准备看热闹,有了底气的奥匈决定开战。不过英法俄都不准备帮自己,但是彼得一世依然有自己的把握。
而且德国人的态度表面上看上去是力挺奥匈,但是实际上释放的信号是英法俄你们不插手,那么我也不插手,大家一起搬个凳子坐着围观就好。
而实际上无论是英法俄,还是奥匈都认为塞尔维亚没有赢的可能。奥匈就算在对外战争中鲜有胜迹。1852年败于法国,1866年又败给普鲁士。但是好歹是对手太强了,现在打个塞尔维亚总没有输的可能吧。
因此德国人的态度被各国理解为不希望事态升级。但是德国人自己心里清楚的很,就奥匈现在国内的经济状态,如果不能一路势如破竹赢到底,只要受到一点点挫折,国内的匈牙利人再推一把,奥匈的战争机器就会立刻停止运转。
德国人不准备插手,彼得一世就彻底放了心,奥匈是个纸老虎,我大塞尔维亚一定能够给骄傲的奥匈人一个毕生难忘的记忆。
.全部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