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鲁布里奇少将还没有消息吗?”
英法联合舰队旗舰阿伽门农号上,米尔恩上将隐隐有一些焦虑。自从海峡舰队第二巡洋舰队发来电报称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轻型巡洋舰队交战损失惨重并脱离接触后,自己已经已经两个多小时没有收到特鲁布里奇少将的新电文了。
虽然不知道第二巡洋舰队遭遇了什么情况,但是米尔恩能预感到情况一定很糟糕。而且克罗地亚人的表现完全出乎米尔恩的预料,在数量劣势的情况下吃了亏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真正让米尔恩担心的是克罗地亚人的轻型巡洋舰展现出来的惊人的远距离炮战能力,如果不是在远距离炮战中被完全压制,特鲁布里奇就算战败也会让克罗地亚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米尔恩不相信克罗地亚人的训练水平已经超越了皇家海军,那么很显然对方有着装备优势,而自己也的确知道这么一种能够大幅提升炮击精度的装备。早在1908年皇家海军就在进行能够更精确的计算射击距离的设备的测试以取代老式的维克斯钟,2年前自己还在地中海舰队司令任上的时候皇家海军最终确定采用德雷尔火控计算台,这种装备的确能够大幅提高对目标的航行轨迹和射击距离的计算。
然而万万没想到克罗地亚人,不,应该是德国人居然将类似的设备装上了轻型巡洋舰!要知道到开战前为止,皇家海军除了此前用来进行试验而安装的数套德雷尔火控台外,正式
订购用于安装在铁公爵级超无畏舰和虎号战列巡洋舰上的设备仅有5套。而开战后虽然为其他超无畏舰追加了订单,但是到目前为止新订单中的设备还没有一台安装到位!更不要提自己麾下的前无畏舰了!
如果德国人的轻型巡洋舰都装备了火控计算台,那么他们的战列舰肯定全部装备有相同、甚至更好的设备!
此前的赫尔戈兰湾海战能见度低下,在6000码以内的距离上能够充分发挥中小口径舰炮连续瞄准射击法炮术优势的皇家海军轻型舰艇还能和德国人打的不相上下,因此看不出来德国人在这方面的优势。
但是在这个风平浪静能见度良好的地中海,连轻型巡洋舰都能在12000码距离上都有着如此惊人的表现,那么意味着德国人的战列舰很有可能在20000码以外距离上就选择开火!因为皇家海军装备的德雷尔mk-iii型火控台的使用距离就达到24400码,德国人的设备想必也应该有类似的性能。
而这个认知让米尔恩上将极为头疼,自己麾下的前无畏舰在15000码外命中率就根本没有保证,而为了避免德国人发挥远距离炮战的优势,自己必须尽可能的拉近距离以提高命中率,原本可以利用16艘战列舰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稳扎稳打的解决掉德国人的局面变成了不得不顶着德国人的炮火往前冲,这势必会增加己方的损失。
只要能全歼这3艘无畏舰,些许损失倒不是不能接受,但更要命的是现在已经是15时30分,最多再过4个小时天就会完全黑下来。而在双方航速相近的情况下,想要拉近距离十分困难,德国人只要拖上几个小时就能消失在夜幕中。被己方16艘战列舰吓破了胆的德国人绝对会开足马力逃回亚德里亚海,那么自己的这次行动就算失败了一半。
如果发现德国人的无畏舰,自己必须尽可能的缠住他们,拉近距离,在天黑之前解决掉他们!
“希望特鲁布里奇能多支撑一些时间。”米尔恩颇为担忧的想到。
虽然没有得到特鲁布里奇的电报,但是米尔恩认为海峡舰队第二巡洋舰舰队很有可能已经遭遇了德国人的无畏舰。特鲁布里奇能想到克罗地亚人的轻型巡洋舰撤出战斗的原因,米尔恩也能想到。
因此在2小时前接到特鲁布里奇的电报后,米尔恩就下令全舰队加速赶往海峡舰队第二巡洋舰舰队所在位置。
米尔恩不相信遭到重创的装甲巡洋舰能从德国人的炮口下逃生,现在就只能寄希望于特鲁布里奇能多支撑一些时间,让自己赶到时德国人的无畏舰还没有走远。显然,他并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舰队已经被德国人的侦查机在4000米高度上发现的事实。
德国人的确没有走远,此时迪德里希斯已经带着舰队继续南下,主动来找英法联合舰队的主力寻求决战了。
米尔恩担心德国人要跑,迪德里希斯也同样担心着英国人会跑。如果英国人察觉到这是个陷阱后果断的带着主力舰队返航,那么自己也算是前功尽弃了。全歼了英国人的一个巡洋舰队也许能在宣传的时候吹嘘一下德国海军又取得了一个光荣的胜利,但是这样的胜利对东地中海的局势一点作用都起不到。
庞大的舰队依然要受到亚得里亚海位置的困扰,英国皇家海军依然能在东地中海保持存在,施加影响力,东地中海沿岸国家还会继续观望。更重要的是,同样的机会不会再有第二次了,德国海军再想要做什么大动作,上过一次当的英法两国绝对会带着30艘战列舰来围观!
再过4个小时就会天黑,那么到明天天亮之前的十多个小时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虽然英国佬的传统是“见敌必战”,但是他们的舰队中还有法国人。如果法国人不愿意陪英国人继续打,那英国人也不可能愚蠢的只凭8艘前无畏舰就往陷阱里跳。
因此在仅仅只用了24分钟就干掉了英国人的3艘装甲巡洋舰后,把战场扫尾工作全部丢给克罗地亚的轻型巡洋舰队后,迪德里希斯就带着马不停蹄的带着舰队南下。
如果发现英国人的战列舰,自己必须尽可能的缠住他们,拉近距离,在天黑之前重创他们!
这一刻,迪德里希斯做出了和米尔恩几乎相同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