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多逊眼皮一跳,心里暗骂赵普,你个老东西,老子招你惹你了,不就向官家推荐个人么,至于把老子往死里打压么!
生怕赵匡胤耳根子一软,听信了赵普的话,同时也是对樊若水没什么信心,卢多逊连忙对赵匡胤说道:“官家,樊若水有无才能,见过便知!那李煜只是个会吟诗作赋的败家子,纵使樊若水有什么才能,他也分辨不出!要不然江南之地,也不会在他手上,越来越少,樊若水也不会愤而投我大宋了!再者说,即便樊若水无才,也不应罚!若是罚了,日后江南还有谁敢投我大宋!莫不如让赵相定个有才无才的标准,否则仅凭赵相一口之言,便断定一个人有才无才,似乎有些草率吧!”
“本相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该如何决断,最后还得看官家的旨意,卢学士莫要在此讥讽本相!依卢学士所言,只要来投我大宋者必吸纳,若是来投者是个饭桶该当如何?我大宋百姓缴纳的赋税,可不是用来养废物的!如此一来,还要科举选材何用!朝廷各部也不是和翰林院一般清闲,有事没事就在此甄别人才,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做呢!”赵普严词道。
赵普话中不留一点情面,令在场的其他翰林学士也显得颇为尴尬,这一句话算是把翰林院的人都给得罪了。
这也是为何赵普在朝中党羽颇少的缘故,实在是他高傲的很,毒舌经常得罪其他大臣。在他看来,书读得再多,若是不会办事,那就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所以朝中许多官员他都看不上眼,特别是那种掉书袋的老学究,以及自以为是的那些翰林学士。而那些饱读诗书者,也不愿与他这种半吊子,野路子出身的所谓读书人为伍,而他与武将的关系也好不到哪儿去,从他今日与党进的争辩中便可以看得出。和大部分文武的关系都不咋样,唯一几个关系好的,都被陆陆续续调离了中枢,全凭赵匡胤的信任在宰相位子上坐了十余年,以至于他在朝堂显得有些孤单。
相比之下,赵光义就比他会做人,到处收买人心,布施恩惠,朝中大臣除了中立的,大部分都站在赵光义这一边。赵普几乎以一人之力对抗赵光义而不落下风,可见其能力之强。
“哼!”首先表达不满的是礼部尚书李昉,他也是满腹经纶。在他看来,赵普的闲人当中,当然也包括了他这个没什么事情做的礼部尚书。
紧接着,翰林院的那帮学士纷纷站出来与赵普舌战,赵普也不甘示弱一一回应,接着赵普的党羽也加入了进来,翰林们虽然人多,但是碍着赵普的宰相身份,也不敢太过分,所以双方战的是旗鼓相当。
“行啦!有完没完!”赵匡胤终于发飙了,好好的朝会居然变成了菜市场,吵得
他头都快炸了。
众人见平日里温和的赵匡胤居然发火,知道自己有些过分了,连忙收声,拱手赔罪。
赵匡胤见双方都停止争吵,定了定心神说道:“非常时期用非常之法!既然人家大老远跑来投奔我大宋,心意可嘉,于情于礼,都应见上一面,莫要显得我大宋小家子气!王继恩,去将人带进来吧!”
王继恩领旨而去,卢多逊见赵匡胤最后还是打算接见樊若水,心里不免一阵得意,挑衅地望向赵普,赵普也懒得理他,闭上眼如老僧入定。
不一会儿,王继恩便领着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士子走进了大殿。
“草民池州士子樊若水,见过官家!”年轻士子朝赵匡胤躬身行礼,语气中也没听出多恭敬。
“大胆樊若水,既然知道是草民,见到吾皇也不跪拜,枉你还是读书人!”赵普站出来喝道,打算给樊若水一个下马威。
“这位大人,世人皆知,陛下优待读书人,草民虽无官职,不才却还读过几年书,在池州也中过举人,按理可不跪也!难道传言不实,陛下只是装作爱惜读书人而已?还是说这位大人有心刁难草民?”樊若水很淡定地说道。
赵普见他顶撞自己,心中不爽,还欲发难,却被赵匡胤摆手制止,赵普只得悻悻地退了回去。
赵匡胤本就对这些虚礼看得不太在意,所以对樊若水的无礼倒也不以为意。在他看来,有本事的人才有资格摆谱,这个樊若水敢在他面前摆谱,莫非真的有些本事?
“朕且问你,为何弃江南李煜而来投朕啊?”赵匡胤笑着问道,尽量不摆帝王的架子。
“草民虽出身池州,但祖籍却是京兆府长安县,况且李煜已对陛下称臣,江南亦是大宋国土,草民投效陛下,乃是作为大宋子民的本分,何来弃江南之说?”樊若水辩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