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大唐,已经征服了周边四夷,下一步,朝廷的重心,便在治理之上,诸卿以为,该先从何处着手?”
李世民既然一天都不等,就召集他们几个来商量这事,那就证明,他已经意识到这个事情,需要急切的拿出方案,因为,知道了天下有多大的他,或者说,知道大唐现在有多大的他,更加觉得周边之地的重要性了。
他是帝王,考虑事情的角度,永远与普通人不一样,现在,大唐的东南西北,都有一块地方,相对独立的存在着,尤其是岭南,冯盎若真是有不鸟李世民的心思,他完全是处于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状态。
而且,有海外的地盘作支撑,他几乎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也幸好冯盎是个没有坏心思的人,可以后呢?冯盎已经垂垂老矣,难保他的继任者,不会生出什么坏心思啊!
西域那边,其实也没好了多少,毕竟,太远了,程咬金对他忠心耿耿,可他未来的继任者,能够一直终于大唐吗?如果有什么坏心思,这么大一块地方,这么多人口,同样能很快的从大唐脱离出去,甚至威胁到大唐的安危。
北边和东边,甚至是云南,也是这样的情况,如何让中枢更有效的控制周边,以图对更远的地方的开发,就是他作为皇帝,迫不及待的要解决的问题。
见其它几位都在抚须思考,孙享福觉得,自己还是快点把自己的意见说完了好回家睡觉,于是道,“臣以为,只要将几个政策执行的好,二十年以内,我大唐本土,不说做到铁板一块,至少,内部的安稳,将会无忧。”
“那几个政策,正明且道来。”
“第一是,坚持不懈的推进民族融合政策,这一方面具体要做的工作,陛下已经尽知,通过巡视,慰问,各种文艺演出,宣传我大唐的好,通过加强与各民族近距离的交流的方式,让他们习惯处于我大唐的治下。”
孙享福说到这一点,已经体会了这么做的具体好处的李世民和几位大臣都纷纷点头赞同。
接着他又道,“第二是,坚持不懈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政策,民富则思安,而且,民富了,国就富了,没有百姓会反对一个让他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过的越来越好的国家和皇帝。
这一方面,具体要做的,就是开辟更多的产业,研究更好的耕种技术,让百姓有工作,有高薪拿,有田地种,有高产出,实现自我劳动力价值。”
这一点,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好事情,朝廷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自然是希望继续推动。
然之后孙享福又道,“第三是,坚持不懈的推动国民的教育政策,只有大家懂得了文化知识,生产技术知识,才能保证国家在治理的时候有人才可用,在生产的时候,有人才可用,而且,开启了民智,能够让大家不轻易的被心怀叵测的人所利用。
这一方面,具体要做的,自然就是加大对于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投入,臣以为,可以做一个五年和十年计划,五年之内,关中实行免费教育,十年之内,全国实行免费教育。”
说到教育这个问题,在各方面急缺人手的情况下,李世民是非常急切的想要推动的,不过,他对于孙享福的这个建议,有异议,出言道,“五年太久,以朝廷目前的税收条件,可以尽快的在关中推行免费教育,五年之内向全国推行。”
孙享福闻言,摸了摸鼻子道,“陛下,这样的话,臣的压力会很大,而且,说到花钱,臣后面,才说到重点呢!”
李世民等人不明白孙享福的意思,再度把目光向他聚了过来。
“这第四点,便是坚持不懈的推进国家的基础建设,陛下,房相,你们应该知道,关中所有州县,修建了水泥路之后,整个政治效率和民生发展速度,提高到了什么程度吧!没有这些水泥路,咱们可未必能快速的组织起来,对抗吐蕃的二十多万骑兵。
而明年下半年之前,由王家出资修建的,从关中通往善阳和定襄的水泥路,就将修建完毕,到时候,大家就能体会到两地交通便利带来的好处了。
两千里的水泥路,信使沿途有很多地方换马,三天之内可传信,就算打马疾行的客商,沿途有客栈换马,五日之内也可抵达。这就几乎将善阳,和定襄,与长安的距离,拉近到了关中没有修路之前,与洛阳差不多的距离,基础建设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拉近中枢,与周边所有地方的距离。”
说到这个,李世民顿时便眼前一亮,如果自己做在舒服的马车上,让车夫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打马在平整的水泥路上飞驰,沿途换马换车夫,那自己岂不是和信件一样,三天左右便能到善阳?如此的话,倒是可以让有空多往善阳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