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其它综合>放下武器> 第 22 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2 部分(2 / 2)

郑天良端起面前的一杯白酒,站起来敬万源和沈汇丽:“两位资本家朋友,我敬你们一杯,感谢你们到合安投资。”


万源一饮而尽,沈汇丽象征性地抿了一口椰子汁,她没情绪。


万源放下杯子说:“老板,你的地价太贵了,我实在吃不消。河远的地价才七十万一亩,合安要六十五万一亩,我可实在没什么赚头了。能不能给我放一放价格,我是不会忘了你大老板帮忙的。”


郑天良把玩着手中空虚的酒杯,然后很爽快地说:“价格问题还可以再谈,我肯定会尽力的,再说当年小沈还帮过我的忙,我要是让土地局以这个价格成交,也太不够意思了。”


万源给郑天良倒满酒:“老板,你真够义气,我敬你一杯,让百分之二十五怎么样?”


郑天良喝下杯中的酒,突然发现自己的酒量增加了,他说:“酒桌上说的话不能算数,我也不好跟你打包票,回去后还要跟土地局、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负责同志进行协调。”


万源说:“我们也不为难你大老板,今天不让你拍板,喝酒,喝酒!”


郑天良打了一个嗝,按住酒杯,不动了,他说:“我不能喝了,地价的事,要等我从深圳参加完了招商会回来后才能定,你们赶紧准备资金到位,合同一签,立即动工,明年年底之前,一期工程一定要完工。”


万源拍着胸脯说一定按大老板的指示办。


吃完饭,万源照例请郑天良洗澡并说最好让妃子被宠幸一次。沈汇丽说要去停车场倒车,就自己一个人下楼了。她既没说让郑天良搭她的车回宾馆,也没说不让他搭车。


郑天良对万源说:“我既不洗澡,也不需要妃子,我马上回宾馆。”


万源也不挽留,只是悄悄地塞给郑天良一个很小的鼓鼓囊囊的真皮手机包,“老板,你的手机包可以换一个了,我这是在南京顺便买的,你拿去用吧!”


郑天良用手一捏,里面实实在在,他将包塞给万源,“你这是搞什么名堂,我有手机包,拿回去吧!”


万源在第一次简单地烟酒探路后,对这次送手机包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他说:“老板,你不要这样不给我面子,让手下人看到了多不好。你为我帮这么大的忙,我送一个手机包又算什么呢。”


郑天良在推拉中处于下风,于是他就准备打开手机包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万源拉住他的手将他往门外推:“老板,不要看了,就一个包,没什么东西。如果里面有什么的话,我负责。空的,新包里总是塞了一些纸的。”


眼见着郑天良就被推到了包厢的外面。走廊里虽没有一个人,但郑天良在公开场合还是不好打开包。见郑天良的手在拉链处停止了,万源就安慰郑天良说:“老板,我也是共产党员,我以党性担保,我决不会做对不起朋友的事。这么多年,我跟那么多厅长市长县长们打过交道,没有一个人说我万某人过河拆桥。”


郑天良被连拉带推地拽到了楼下,沈汇丽已经发动了车子在门口等他。万源几乎是将郑天良推进了车里,连握手这一基本告别的动作都忘了做。


车里还是王菲的歌声在黑暗中盘旋,沈汇丽问:“老板,去哪里?”


郑天良说:“去地狱!”


沈汇丽说:“如果地狱里的门没有打开怎么办?”


郑天良捏了一下沈汇丽的大腿说:“地狱里只要有门,就会向我打开。”


沈汇丽说:“你这么自信?”


郑天良说:“因为我没有妃子,所以也不存在宠幸谁,只有地狱是我最后的归宿。”


沈汇丽用腿挤了一下郑天良,她在黑暗中笑了:“老板,我看到地狱的门的已经打开了。”


郑天良借着车内仪表盘上指示灯泛起的微光,他看到了沈汇丽洁白的牙齿闪过一道人的光芒,郑天良愿意在这道白光中化为灰烬。


第二天早上六点回到鸿运宾馆,郑天良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抽出手提包,打开一看,是一捆印有领袖头像的纸,郑天良数了数,十四万整,郑天良平静地面对着价值十四万的纸,然后他用数学算式简单算了一下,如果给万源优惠百分之三十等于是让他赚了近二百八十万,如果是百分之四十就是三百七十多万。所以他面对这捆纸就像买了一部豪华轿车的人面对商家找回来的四毛钱零钱一样非常冷漠,他下楼后本来准备打出租车到偏远的地方存掉这捆纸,但发现宾馆旁边就有一个工行储蓄所,他轻松地走了进去就像走进自己的房间一样情绪稳定。他没戴太阳镜,更没有对周围的环境作出丝毫的分析,他觉得第一次卖y的妓女才有心理压力,第二次第三次就像跟自己丈夫睡觉一样正常了。这种比喻实在有点有伤文雅,但一夜你死我活,他的脑袋昏昏沉沉,想不出更体面的比喻。一捆纸换来了一张纸,钱在没用的时候,本质上就是纸。他回到宾馆打电话让司机来接他回合安,打完电话倒头便睡,梦中世界非常无聊。


这天晚上,省电视台在晚七点三十八分黄金时间播出了采访合安市啤酒风波的《新闻调查》,题目是《地方保护主义执法必然违法》。长达十五分钟的电视专题片以合安县查扣的外地啤酒和洋啤酒的库房作为第一个镜头,然后详细介绍了合安县违背市场规律,对外封锁,对内搜查市场,强行推销本地啤酒,全县上下怨声载道,乡镇干部苦不堪言。由于将分销啤酒与乡镇干部的政绩考核挂勾,因此许多乡镇以啤酒抵干部教师的工资,最终导致了东店乡四十多教师群体上访的事件。但电视画面中剪掉了在县政府大院里静坐示威的镜头,只留下丁校长和部分教师被采访的特写镜头,背景被虚化处理,一片模糊。群众上访一律不许出现在报纸和电视中,这是宣传纪律,是安定团结稳定大局的需要。因此,调查执法队横行霸道,随意搜查店铺,违法扣留外地车辆,非法拘禁和打人事件就成了这个专题片的重点。


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地痞“耗子”一副可怜兮兮的惨相,他伸出被烫得皮开r绽的双手,电视镜头又推了个满脸血污的皮带印痕特写,“耗子”声泪俱下地说:“执法队说他们是日本特高课的,下手比日本鬼子还要狠,用皮带抽,用开水烫,我守法经营,却被扣留了五吨外地啤酒,还罚了我两万块钱,我的手被他们打断了,家也被他们毁了,求你们青天大老爷为我们小民做主呀!”


其他受害者也纷纷站在镜头前控诉。于江海虽然头上也缠着绷带,但他的辩解显然是软弱无力的,观众更多地是同情“耗子”。


于江海说:“我正要上路查车,‘耗子’带着一伙人冲进执法队,上来就动手打人,公然干扰执法。”


记者问:“你们是在执法,还是在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


于江海说:“当然是在执法。你别听‘耗子’的,他是一个有名的地痞流氓,跟‘三豹子’等一伙公开抢占民女,还开过妓院。”


记者问:“你有证据吗?再说他的抢民女、开妓院,也不该由你来管呀,那是公安机关的事。”


于江海不支声了,理屈词穷地说了一句:“是他先动手打我的。”


在采访县长宣中阳时,宣中阳显得很镇静,首先他代表县委县政府欢迎电视台记者的舆论监督,并且大谈了舆论监督对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然而闭口不谈外面群众上访的事,也不为摊派啤酒任务进行辩护,因为在电视上辩护稍加剪辑后容易给人造成强词夺理印象,所以宣中阳在讲到啤酒事件的时候,说得很原则,也很有境界,他说:“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必须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任何地方保护主义都是没有前途没有出路的。”宣中阳的这些话不像是讲自己的事,倒像是在讲别人的事,弄得电视台记者简直就无法下手。


记者问:“宣县长,你能不能谈一谈用啤酒抵工资,以及查扣外地啤酒的具体事件,还有你们县委县政府的态度是什么?”


宣中阳说:“合安啤酒厂是合安重点国有企业,在遇到暂时困难的时候,采取了一些临时性的措施,但这个临时性的措施虽然时间是短暂的,但离市委市政府的改革精神仍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我们根据市政府指示,早就解散了执法队。个别乡镇用啤酒抵工资是完全错误的,县委县政府已经召开了专门会议着手处理这个别事件。但总体来说,合安的大局是稳定的,发展形势也是很好的。”


宣中阳这番话真正显示了他的水平和经验,精明的记者在宣中阳的面前实际上经历了一次不算成功的采访。宣中阳根本不像是反省自己,而是像在表扬自己是如何对地方保护主义进行控制的,而强行摊派变成临时措施后就似乎是一个人在很体面的场合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一样。


郑天良是在红磨坊的套房里看完了《新闻调查》,他觉得跟宣中阳比,自己是远远不及他的应付自如和从容镇静的。但专题片最后的评述还是让全省人民感受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我省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在有些地区进展很慢,不是缺少机遇,也不是缺少资金,而是我们当地的领导干部缺少改革开放的意识,默守成规,观念陈旧,他们还活在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内,把经济腾飞的希望寄托在行政命令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手段上。我们认为,温室里不可能长出艳丽的花朵,保护下的企业即使产生了效益,也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合安县领导虽然注意到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性,也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措施,但啤酒风波仍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这就是转变观念,面对市场,迎接挑战,公平竞争,与此同时,法制的保证尤为重要,无法无天,则无规无矩。”


看完了《新闻调查》后,赵全福问郑天良是不是要上三楼去洗个澡,郑天良说行,郑天良洗澡的时候,那位叫小倩的女孩蹑手蹑脚地进来了,女孩像一只小猫一样进来就脱衣服,郑天良双手捂住自己的裤裆,然后大声喝道:“你进来干什么?”小倩战战兢兢地说:“老板让我陪先生洗澡。”郑天良吼道:“你给我出去!”


女孩衣衫凌乱地哭着跑了。郑天良躺在水里,发现自己像一条饱满结实的鱼,鱼在水里自由而流畅,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宿感。郑天良被热水包围着,心里无比温暖,他发觉自己身上的晦气和灵魂深处的霉菌在沤了许多年后,终于在这一天晚上从每一根毛孔里喷吐了出来,并洗了个一干二净。


第二天市委市政府责成合安县委县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并将此事通报全市。合安县委常委会在讨论好了书面检查的内容后,又作出了相应的处罚决定,东店乡党委书记陈凤山由于强行摊派啤酒造成干群关系恶化,致使四十多名教师上访的恶劣影响,因此县委决定给陈凤山同志行政记过处分;于江海因非法拘禁和人身伤害而被刑事拘留十五天,罚款五千元。县委取销了县直各单位及各乡镇啤酒分销计划,没有卖掉的啤酒一律进入商场店铺与其他品牌的啤酒一同销售。


至此,工业区的啤酒厂基本上已是死到临头,啤酒厂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癌症患者虽然嘴里还在喘气,但所有人都知道准备办丧事是眼下唯一能做的工作。


宣中阳和郑天良共同找陈凤山谈了一次话,宣中阳说:“老陈,你是代我们受过,我心里有数,也希望你不要有什么思想包袱,其实每个乡都是这么做的,只是你们东店乡天高皇帝远,老百姓太难管,你那里出了事,就有事了,别人有事没出事,就没事了。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干部是最理解的。”


郑天良说:“其实你老陈也没什么委屈的,你是栽在你侄子手里。”


31


陈凤山闷着头抽烟,他声音灰暗地表态说:“我愿意接受组织上的处分,个人也没有什么想不通的。说实在的,现在处分我,等于是挽救了一大批其他乡镇干部,不然更大的乱子还在后头。我一开始不想跟宣县长签责任状,不是我跟县委对着干,而是东店是个穷乡,三天不吃饭,什么事都敢干,不要说上访了。所以我对今天这种结果是早有预料的,也怪我侄子六亲不认,我侄子挖坑埋我,我无话可说。”


宣中阳和郑天良又说了一些安慰的话,陈凤山有一种认罪服法的姿态,所以大家握手告别的时候,都动了一些感情。郑天良握着陈凤山的手说了一句:“宣县长已经说过了,我们是心里有数的,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陈凤山走后,宣中阳跟郑天良坐在沙发上默默地坐了一会儿,宣中阳还是忍不住问:“老郑,这个于江海好像是你当年一手提拨的合和厂厂长。”


郑天良笑了笑说:“是的。但合和厂也是在他手里卖给了个体户赵全福的,我总感到这个人什么事都敢做,什么人都能卖。”


郑天良的这些话等于是向宣中阳表明了对于江海的基本态度,而且也为自己跟于江海的关系含蓄地定了性。


宣中阳接着说:“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让他干执法队队长呢?”


郑天良说:“徐仁福手太软,执法不力是大家都不满意的,所以公安局、经委的一些同志就向我推荐了于江海,说他原来在‘五八十’工程建设时当过拆迁执法队的队长,很有魄力,曾被拆迁户砸断了胳膊,黄市长非常赏识,那时你是黄市长的秘书,应该比我清楚。正因为有这些历史背景,所以有关同志向我推荐的时候,我也就没有过分反对,这件事我也向你汇报过。”


郑天良将自己与于江海之间的事推得一干二净,宣中阳有苦说不出,他说:“我也只是随便问问而已,今后我们在用人问题上确实要更慎重一些。不过,那帮小痞子也太猖狂了,先动手的肯定不是于江海。”


郑天良跟宣中阳嗯嗯哈哈地说着这些事后诸葛亮的话,越说越没意思,也就不说了。他们都感到这件事很窝囊。


合安县参加河远市深圳招商会本来是让宣中阳带队,但宣中阳说目前正在搞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任务重压力大,所以就让郑天良带队,成员有计委、经委、招商局、轻工局和工业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一行十一人成立了“合安县招商团”,宣传资料上把合安县说成是“襟江带淮,临东接西,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而且以优惠的政策和优良的投资环境欢迎海内外客商来合安投资。经过反复论证,郑天良拍板最后的广告宣传语是:让客商发财,促合安发展。


叶正亭看了合安的招商资料和宣传材料后,在出发深圳前的河远代表团招商动员会上,狠狠地表扬了合安一通,说合安是领导重视,准备充分,材料详实,工作扎实。表扬合安实际上也就是表扬郑天良,郑天良第一次感受到被领导赏识的亢奋心理,这是他从政二十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的感受,其实年轻时郑天良也不止一次被领导表扬和赏识,只是那时他被领导重视的时候自己反而忽视了,年轻气盛,不可一世。


出发前,赵全福到河远为郑天良送行,晚上万源做东,他们在“梦巴黎”吃饭,耿天龙也来了,他是来看望表侄女沈汇丽,顺便也为郑天良送行,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万源上了烤全羊和油焖穿山甲,本来万源还准备了一道猴脑,但郑天良说吃活猴太残忍了,他坚决不让上,万源只好让厨师将已捉来的一只小公猴放了,小公猴死里逃生,但它逃得了初一逃不了十五,所有饲养在笼子里的猴子都是为劈开天灵盖而准备着的,它们在笼中坐以待毙。


酒桌上以郑天良为核心,右首是沈汇丽,左首是耿老,依次排开的是万源、沈一飞、赵全福,还有一个第一次出现的色相卓越的女孩,万源说这是他最近刚刚聘用的总裁助理杨小文,省艺术学院刚刚毕业。郑天良根本看不出这个女孩能助理什么,清水芙蓉般的女孩已成了万源床铺上的一条活鱼,还有那个今天没来的于文红,她们像香烟一样被揣在大款们的口袋里,想抽掏出来就用。想到这,郑天良心里掠过一丝莫名的惆怅,王月玲的影子在酒杯里浮现出来,而他只能靠想象来还原那短暂而又心惊r跳的幸福时光。


万源说:“今天我们为郑县长送行,所以上茅台,这玩艺虽然不好喝,但名气大,耿老、赵总好不容易到我寒舍作客,真让我脸上有光了。”


?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