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臣如何敢当!”刘文静连忙避开。
刘文静是李渊策划太原起兵的谋主,起事之前的出使突厥等等事情都是他策划和一手包办的,使得刘文静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极为特殊的功劳。因此,刘文静被任命为纳言,成为宰相。不过,因在征伐薛举之战中失利,刘文静一度被削职除名。不久,随李世民征讨西秦时再立功勋,得以恢复爵位、封邑,被拜为民部尚书。
可是,刘文静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是因老朋友裴寂而引起的。裴寂在太原起兵中的作用不及他,官职却越升越高,官拜尚书右仆射,远在刘文静之上。李渊对他很尊重,每次上朝时,必定请他同坐。上朝结束后,又将他一个人留下,讨论事情,言听计从。
刘文静对裴寂独自受宠很不满。这种不满又不能向李渊发作,只能发泄在裴寂身上。上朝时,只要裴寂发表意见,刘文静立即表示反对,公然唱对台戏。长此以往,刘文静和裴寂这对曾经志同道合、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变成了剑拔弩张的敌人。由于刘文静书生意气重,不太会说话,每陈政事,总是直言达意,惹得李渊十分不快,每每这个时候,裴寂总会进上几句谗言,使刘文静逐渐边缘化,还受李渊猜忌。
这让刘文静心灰意冷,如今见李唐日薄西山、空有一身才华无处使,都有了归隐的念头。万想不到李渊忽然来这一手,这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希望肇仁原谅朕,助朕重整旗鼓,为大唐建立不世之功。”李渊恳求道。
刘文静叹了口气,知道李渊在困难之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了,但隔阂已生、猜忌之心有了,岂能回到以前的日子?不过自己毕竟在李唐基业上花了太多太多心血,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步步的成长,若非万不得已,也不忍心抛弃,当即高声道:“圣上一片真心,让臣感动。”
“不知肇仁以为我李唐路在何方?”李渊喜而问道。
“我大唐失去了关中,实力大减,如今南方的青壮虽然不少,可毕竟不是经过大战的人,皆是新兵,根本阻挡不住隋朝的滔天威视,对其,我军暂时采以守势。若是其步步紧逼,我军可以依托巴山蜀水的地利之优势,消耗隋朝骑兵的优势,节节阻挡,迟缓消耗其国力,二向各路诸侯陈明唇亡齿寒之厉害关系,结盟抗隋。就看请能撑得住。”
“可是各路诸侯之前,都没有回应啊。”
“今时不同往日。”刘文静微微一笑,道:“以往我大唐和隋朝实力相当,大家都担心隋朝崩溃以后,自己成为大唐的下一目标,因此,无不采纳观望态度。如今隋朝一统北方,强势如昔日之北魏,大家知道任何一人都不是隋朝的对手,只能同心同德结盟抗之,才能将之击溃。故而,隋朝若是咄咄逼人,反而利于大家结盟。”
“肇仁,有你跟随是朕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李渊望着刘文静那坚定的目光,内心有些感动。
他闭门这几天,仔细的梳理了太原自今的一切一切,发现李唐有今日之败,完全是他自己一次次的决策失误所致,更为重要的是,当了皇帝以后,盲目自大,再也听不得良言,只顾着玩弄权势,压根没有把心思放在对外战争之上。
如今,若问对李渊功劳最大的是谁,李渊不会有丝毫犹豫的说‘刘文静’,他谋国基、治国政、举贤才、分轻重、知大义,正是因为刘文静的优秀,他李渊才能入主关中,建立起了大唐王朝。
这一次关中之战,还是刘文静抓紧时间说服朝臣,快速答应杨侗的条件,让出长安,避免了李唐君臣被一举生擒的后果,如此的被动之下,只有他有条不紊、不慌不忙的冷静分析得失,天下有此能力屈指可数。
“圣上过奖了,能佐命立唐,能跟着圣上将大唐经营得蒸蒸日上才是臣之荣辛。杨侗其实也并不可怕,他不过是占据一时之势罢了,若不是我大唐兵力都摆在凉州河湟地区与梁师都作战,从而被杨侗隔断联系,圣上岂会如此轻易失败?臣坚信,只要给圣上时间,圣上根本无惧他。”刘文静肯定的说道。
“两年时间,圣上完全可以夺下昏庸萧铣的江山,荡平战力弱小的江南和江淮,有巴蜀和淮水以南的广袤的两地,圣上便有横行南方的资本。”
李渊哈哈大笑道:“朕的想法与肇仁一样,我们在南方埋头发展两年,再与杨侗相见。”
……
(读者企鹅交流群:162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