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观望着变红的莲瓣,摇头叹道:“戾气又重了。”
法显抿唇不语。
师尊话里虽没有失望之意,他却感到无比的自愧,修行多年还为心魔所困,使得佛心受染,难以清除。
“你可知天台寺的内门为何建在千丈之上的空海山顶,远离人间世俗?”
清观问了一个和此事完全不相干的话。
法显微怔,脑海中想着问话,寺里的弟子都说是为了清净安隐便于修行,之前他也是这么认为,但是师尊由此一问,然则说明事实不如他想的这么简单,或者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隐情。
他只摇头道:“不知。”
清观笑了笑,语气渐变的沉重:“师祖看不破情障,选择了避世远离。”
这一句话所蕴含的信息不亚于千言万语。
法显微微睁大了眼睛,目光中闪过一丝诧异。
确实出乎意料。
谁能想到一手创立天台寺的师祖也会为情所困,未能寂灭圆满。
“师祖以为远离阎浮世界,就能最终放下,结果还是困囿一生。”清观慈祥的声音里含有一丝憾意。
“你认为如何能勘破情执?”
这个问题很简单,又难过一切偈问。
简单是说,执于情念,必将受困于一念,放下才得自在。
更简单的答案是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这般浅显的道理谁都懂,做来却难如登天。
难的是情执的解法,可问题本身就是无解的难题。
妄念生,便会引动七情六欲,五蕴六尘全部失控,滋生种种情欲,继而会有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相伴而生,相伴而灭,灭一念是不够的,要全部都清净方可离欲。
只是妄心如流水,生灭不暂滞,如何能够勘破,而真正放下呢。
法显思索半响,回道:“知人欲,受人欲,离人欲,明白欲望从何来,才能消解欲望,做到起念不执,动念不妄,即能破除情障。”
清观摇头笑了笑,清明的眼底满是笑意。
“鉴真你太过聪慧了,遇事也只会苦思专研破解的法门,却从不曾思考折中的方法。”
有一句话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
毫无疑问,法显的回答堪称完美,找不到任何瑕疵,不仅消除了欲望,又灭了情执,但正是太完美了,这世间有谁能真正做得到。
折中?
法显陷入了思考,心念如电奔流不停,脑海中浮现数个答案,却没有一个能对上折中后,还能消除情执的。
这本身就是相互矛盾,互不相融的两个问题。
清观给出了提点:“你从来都没有想过,爱一人和爱众生并无不同吗?”
法显愣住了,这声音像是穿过崇山峻岭,扫开一切迷障,灵台一清,眼前霎时清明起来,世界还是世界,却不是之前的世界。
他陷入了一种奇妙的顿悟中,星空浩瀚,山川河流,世间万象皆现于眼前,万念如流星闪过,有一个念头最为强烈,他来不及抓着,只差一点。
等回过神时,懊悔中有一丝颓丧之感。
清观看他急于明悟,又问:“众生本空,佛为何要救渡众生?”
法显没有开口回答,但是他的眼里却有答案。
慈悲。
一双饱含睿明的眼看向他,谆谆教诲的说:“傻孩子,光靠慈悲是不够的,还需要爱。”
“佛连人都不爱,如何去爱众生。”
法显问:“如果爱人,不就是和戒律相悖?”
清观摇了摇头,苍老的声音里是历经世俗磨难的智慧旷达:“爱一人又和爱众生有很大的不同,爱她要像爱所有人一样,带着慈悲和怜悯,而不是占有和取得。”
法显眼里浮现似懂非懂的困惑,道理他都明白,可是这似乎也是相悖的。
爱人时,是没有慈悲的,因为你的心会偏向你所爱之人,这便是不平等。
而对她只有慈悲时,那么对所有人也就一样,这也就没有爱了。
那爱和无爱的界限在哪?
他想不明白。
见他困顿苦恼的思索,清观慈祥的笑着道:“不急,日后你就会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