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女生频道>结发为夫妻> 第71章 翻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章 翻转(2 / 2)

荣盛出丑是受他姐夫的带累,跟他姐夫一同去的妓院,跟阿楚更是八竿子打不着。


当初怎么就看走了眼,以为荣家是个好人家,以为荣大婶是个良善人。


她根本是走火入了魔,凡事都往阿楚身上扯。


可易郎中又不能自降身份跟个无知妇人去分辩,而且,这种怪力乱神的事本就有人信有人不信,辩也辩不分明。


荣大婶现在当真是魔怔了。


她在知恩楼门前闹腾那一幕至今还在京都人口中流传,她的四个亲家也都知道了此事,不动声色疏远了荣家。


发生在荣盛身上的一系列事都是瞒着荣盛的祖父母的,可荣盛退亲以及四个亲家都不相来往了,这件事却瞒不住。


荣盛的祖母就劈头将荣大婶骂了顿,骂她不知轻重不分主次,只差骂她人脖子上顶着只猪脑袋这种话了。


按说荣盛出事,头一件就是应该到未来亲家门上解释一下,把亲事稳定下来。加上易郎中是大夫,让他诊治一下,自然就破了外头传荣盛断了子孙根不能生育的流言。


第二件就是拘着家里人少出门少说话。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自己家里稳如泰山,外头还能掀起多大风浪来?


这些正经事荣大婶一件没做,偏偏上赶着给京都人添话匣子。


为着荣盛的事,荣大婶跑前跑后外头的面子早就没了,现如今里子也被抖落个干净,荣大婶觉得没脸活了。


但为了儿子,没脸活也得强撑着活。


只是,荣盛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她彻底崩溃了。


起先荣盛规规矩矩地吃了一个月的药,调养之后身体大有起色,不但胖了,气色也极好。荣盛自我感觉身子也是非常地轻快。


既然轻快了,荣盛还想要更畅快。他憋了十七八年不知女人滋味,好容易吃了两个月,还没过够瘾,又接连旷了一个月。


想起温香软玉抱满怀的感觉,想起那种死去活来的*滋味,荣盛浑身燥热,夜半梦回时,用手将就了两回。


自己的手手怎能比得上女人软乎乎香喷喷的身子,荣盛情不能自已,又被荣大婶看得紧,轻易不得出去。


于是,趁着荣大婶不注意,荣盛把家里的小丫头弄到了床上。


小丫头是签得活契,等到十八岁是要回家嫁人的,这下被荣盛毁了清白,她家里人怎能善罢甘休。


小丫头的父亲叔父连同兄长堂哥浩浩荡荡八~九口子人就到了荣家讨要说法。


小丫头拿出了沾有荣盛子孙后代的汗巾子,荣盛也供认不讳。


小丫头家人的意思是,要么赔钱要么娶人。


荣大婶看着满屋子衣衫褴褛的汉子,心想娶这个丫头不难,难的事她身后这个无底大坑,得多少银子填补。


于是,心一横,牙一咬,说赔钱。


小丫头家人张口就要二百两银子。如果不给也好办,小丫头是个烈性子人,立马就要撞死在荣家门前以明心志。


如此,荣盛这事就兜不住了,就永远不能寻到个体面亲事。


荣大婶流着泪把二百两买荣盛名声的银子给了小丫头。


白花花的二百两纹银,两个儿媳妇辛辛苦苦做好几年锦缎荷包才能赚出来。


荣大婶气怒交加,问荣盛,“儿啊,你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来?”


荣盛斜倚在靠枕上恹恹地说:“谁让娘不早点给我娶个媳妇进门,这么大一铺炕,没个人搂着夜里睡不着。”


荣大婶一下子想起易楚来了,若不是她非得退亲,赶年底荣盛不就搂上媳妇了?


眼下荣盛日子不好过,她也不能让易楚的日子好过了。


盛怒下的荣大婶又做了一件让她悔之不及的愚蠢事,到处宣扬易楚命相不好。


荣家名下有三间铺子,一间瓷器铺给大儿子打理,一间点心铺给二儿子打理,另一间茶叶铺现下是荣大叔在管,以后要交给荣盛。


荣大叔早年在南边种过茶,对茶叶颇多了解,加上他勤快,并不通过茶叶行进货,而是亲自到田间地头直接跟茶农买。如此一来,就能以极低的价钱进到极好品相的茶叶。


这几年,瓷器铺跟点心铺都只是略有盈余,而茶叶铺却是收入颇丰。


荣盛出事的空当,荣大叔正在杭州一带跟人交涉明前茶,故此没有及时回来处理。


两个月后,荣大叔已定妥了不少明前茶雨前茶,踌躇满志地赶回京都,正准备大干一场赚个盆满钵满的时候,茶叶出了点问题。


万晋朝不似唐人或者宋人喜欢团茶,这里流行散茶。


人们把茶叶焙干后通常放到宜兴产的紫砂罐里贮存,紫砂罐底下铺上干燥的箬叶,铺一层茶叶,再一层箬叶一层茶叶,最后衬上箬叶,罐口用烘干的尺八纸封上六七层,再压上一寸多厚的白木板一块,放在架子上。需要时,取出一小罐来,其余的原样放好。如此保存上两三年不成问题。


荣大叔回到京都,将茶叶铺重新布置一番,准备将带回来的明前茶摆出来时,发现封着罐口的尺八纸上出现了好几个绿色的霉点。


荣大叔骤然心惊,连忙打开罐子,揭开上层的箬叶,箬叶潮乎乎的,带着霉味。


毫无疑问,整个紫砂罐里的茶叶全都霉了。


霉茶是不能饮用的,喝了之后会腹痛或者腹泻,甚至可能会要人命。


这就意味着这一罐子两斤多的茶叶白费了。


市面上上好的西湖狮峰龙井茶约莫五百两银子一两,荣大叔是在茶农地头上收的,八十两银子一两,这罐茶本钱就接近两千两。


如果再加上卖出去的盈利,一罐子茶几乎损失了五千两。


荣大叔急忙打开另外的两罐品相稍差的茶叶,毫无例外,也都发了霉。


四五十岁的汉子蹲在茶叶铺里捶胸顿足。


他不明白,他亲眼看着茶农焙干了茶叶,又是亲手一层一层封好的。这一路来,除了吃饭如厕,他的眼就没离开过这三只罐子,甚至睡觉的时候也放在床边,唯恐出了什么闪失。


没想到还是出了事。


荣大叔呆呆地在茶叶铺坐了一下午,直到暮色降临才行尸走肉般回了家。


家里冷锅冷灶的,根本没人做饭。


一家人都聚集在客厅唉声叹气。


荣大叔强打起精神来问道:“怎么回事?”


谁都不说话,好半天老二媳妇才颤颤巍巍地说,“是点心铺子,有人说吃了咱家点心上吐下泻的,看了好几家医馆花了无数银子都不见效,人瘦得没了形……说要咱家赔三百两银子的药钱,二爷没答应,跟人争执起来。那家人找人把铺子砸了,又到官府告二爷图财害命,现在二爷在官府押着呢。”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得荣大叔晕头转脑地找不到方向,一头栽倒在地上。


荣家接二连三发生的倒霉事像是长了翅膀般,没几天就传遍了晓望街周遭。


有人就冷笑,“不是说易家姑娘命硬,妨着荣家了吗?按理退了亲,荣家该兴旺发达才对,这怎么反而更倒霉了。”


接话茬的人笑道:“看来是荣家前世作孽报应到今世了,以往仗着易家姑娘福运旺,才顺风顺水的。这不退了亲,荣家就镇不住了,没准以后的祸事更多。”


周遭的人闻言虽觉得玄乎,可听起来似乎也有那么点道理。


这话经过口口相传,辗转传到了济世堂。


正提笔写药方的易郎中手腕一抖,一钱的一就弯了半边。倒并不妨碍抓药。


送走医馆的病人,易郎中琢磨起这件事来。


对于命相,他原本是半信半疑,可自打外头人说易楚命硬,易郎中就彻底不信了。


他自己养的女儿自己清楚,那么乖巧听话还会是克夫命?


笑话!


这几天,竟然又来了个大翻转,易楚不但不克夫,反而旺夫,嫁到谁家谁兴旺。


易郎中只是冷笑,这背后若没有人推动,他还真不信。


可那人能为了易楚的名声动这些心思,易郎中心头到底是有些触动。


背着手,没头苍蝇般在医馆转了几圈,易郎中重重叹口气,快步走到东厢房,敲敲屋门,“阿楚,爹有话问你……”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