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方心知想要依靠这支部队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他所依仗的只能是手下一万多正规军和一万多的两镇府兵。
冷静下来的高方,对明军恨之如骨,如果明国不是脚踩两条船,第一次澜沧江大胜之后,自己完全可以率军东进,此时或许已经坐在本该是段思聪坐的龙椅上了。
看来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明国在大理的jūn_duì 也就这区区几千人。
否则,不仅仅是击退自己过江的jūn_duì ,而是大军趁胜追击过江了。
既然如此,那么这一仗自己还有希望,只要在明军赶来增援前占领大理府,自己就有一线生机。
想到此,高方勒令三万“农夫”军修整一夜之后,次日早上继续向东岸进攻。
这是高方明面上的动作,暗地里,他召见两镇节度,对明天的作战有了另外的安排。
高方令两镇节度率一万府兵由澜沧江上游渡江作战,目标是占领兰溪郡,然后就顾固守等候自己的命令。
而高方自己则率一万余正规军,从澜沧江下游渡江作战,以形成夹击东岸守军的形势。
将各部族的六千私兵交给了儿子高智平,对明日三万“农夫”军进行督战,如果侥幸成功则高智平率军渡江,如果不成功,则高智平率军掩护“农夫”军撤回西岸。
万一事出不测,高方密令高智平弃“农夫”军率六千私兵撤回腾冲府固守。
双方主将对明日的战事安排,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了天然的对立。
也就是说,澜沧江正面的一场血战已经避免不了了。
而百里康所做的安排,已经奠定了正面战场的胜利,但澜沧江上、下游被敌人突破,也在所难免了。
次日凌晨,段氏军首先发起了第一波攻击。
被先行集结起来的一万正规军做为进攻主力,被投入到了一线。
而其余二万士兵正在紧张地整肃之中,他们将做为第二波发起进攻。
百里康的策略明显与高方不同,他将三万段氏军中最有战斗力的正规军做为先锋投入战场。
先声夺人,这是一种策略,对于需要争取时间的百里康来说,也只能如此。
而百里康有高方所不能企及的优势,那就是麾下将领不存在异心。
相比于高方来说,百里康对jūn_duì 的掌控,更得心应手。
战斗由段氏军士兵泅渡向西岸挺进开始了。
高氏军本是打算在一个时辰之后才开始进攻,但既然对方已经开始,那只能放下正要吃或者正在吃的饭碗,仓促应战了。
高方已经离开南下迂回,做为他的替代者——高智平接手指挥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