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迅速向后移去,杨嗣昌的右军却没有随着移动。反而又朝左良玉部后面追去,右军是来自直隶地刘良佐部。
杨嗣昌发现后,他已没有刘良佐是去追杀左良玉地错觉,必定也是要投降。果然,左部发现有人追来后,问了几句,刘良佐也和左良玉合二为一,向唐军阵地而去。
杨嗣昌部下五个总兵已去其三,近三十万大军只留下不到六七万残军,杨嗣昌一口鲜血涌出,就要向马下栽去。
幸亏他地亲兵手快,才避免了杨嗣昌从马上栽下来的命令,手忙脚乱的将杨嗣昌扶住,向后撤去。
唐军这边也是手忙脚乱,本来只是左良玉一部投降,这下来了三部,共十七万多人马,唐军只有十来万人,分守三边,高邑这边受降的唐军只有五万人,万一这十几万人是诈降,到了身边突然发难,唐军非要搞个狼狈不堪不可。
唐军上下都是如临大敌,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管杨嗣昌的部队,好在唐军高估了明军的士气,到了唐军阵前地明军士兵都老老实实的放下了兵器,然后讨要食物,唐军把他们一队队分开,发给粮食,牛肉,猪肉,就在大坝上让他们架起大锅煮饭。
一时间,整个高邑县前数十里的壕沟上,处处升起了烟火,柴禾在底下发出辟哩叭啦的响声,食物地香气引得几天没有吃饱饭的明军口水直流,许多人没等肉和米饭完全熟透,就迫不及待的抓起来大嚼。
许多人焰得满嘴是泡,依然不肯停下来,这种香味传到数里外黄得功和郑崇俭的部下那里,许多士兵禁不住引诱,偷偷摸摸的向唐军投诚,此刻杨嗣昌昏迷不醒,黄得功和郑崇俭知道大势已去,也懒得阻止。
天亮后,唐军才放下心来,此刻包围圈内只有六万不到的人马,一夜功夫,杨嗣昌的人马又逃走了近万人。
杨嗣昌直到清晨才悠悠醒来,他此时象老了十岁,杨嗣昌的儿子杨山松给他端来了一碗马肉,杨嗣昌闻着那股腥味,张嘴欲吐,杨山松连忙将马肉端了下去,弄了一点还剩下的**,小半碗稀饭,杨嗣昌只喝了一口,就吃不下,示意儿子端走。
到了中午,杨嗣昌的精神才好了点,招聚还剩下的几名将领议事,众人都低头不语,杨嗣昌叹了一口气:“一将无能,害死三军,是我杨某辜负了皇上的重托,这江山社稷眼看就要落入唐贼之手,我杨嗣昌将成为千古罪人。”
众人想安慰他,又有点不知如何开口,万元吉道:“督帅大人自出京以来,没有一天少过操劳,一时的失利也算不上什么,只要督帅振作,带人冲出唐贼的包围圈,他日未必不能卷土重来。”
杨嗣昌摇了摇头,万元吉的话不过是自欺欺人,连他自己也未必相信,又如何安慰得了杨嗣昌,以前三十万大军齐整时都冲不出唐军的包围,何况此时,就是冲出了包围,他丢掉了这支大军,又有何脸面去见皇帝。
黄得功请示道:“督帅,下一步该如何行事,还请督帅指示。”
黄得功的人马不过三万余人,在这几路总兵中是人数最少的一个,以前杨嗣昌对黄得功都不太重视,没想到此危难之时,反而是他对朝庭忠心耿耿。
杨嗣昌想了一会儿才道:“我是不行了,你自己看能否冲出去,冲不出去,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杨嗣昌的话丧气之极,言下之意就是准许他也投降了,黄得功怒气冲冲的道:“我黄某是个粗人,只知道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就是全军死光,黄某决不言降!”
杨嗣昌听得感动:“难得将军还对朝庭忠心耿耿,只是这几万人,又济得了何事?”
黄得功道:“督帅何必灰心丧气,贼军只不过仗着火器精良而已,如果短兵相接,未必是我军对手,今晚不如我军诈降,督帅亲自领兵追杀,到时趁乱一冲,我军大有可能突围而去。”
杨嗣昌听得心头一振,唐军昨夜招降了十几万明军,防备必定松懈下来,今夜确实是最后一个机会,杨嗣昌顿时眼睛发亮,病体好象也轻了下来:“不错,虎山,没想到你倒是心细。”
这个计策简单有效,放在平时,杨嗣昌和万元吉都能想出来,只是发生了昨夜之事,众人都心慌意乱,一片死灰,哪还会想什么计策,听到黄得功提醒,杨嗣昌和万元吉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冲出去后,若刚和福建,广东两省的兵马汇后,还可以重整旗鼓。
几人坐下来细细相商,定好了诈降之计,杨嗣昌吩咐白天都让士兵饱餐,又鼓舞了一番士气,等待夜晚的到来。
唐军招降了这十几万明军,轻松了下来,都认为包围圈中的明军只不过是垂死挣扎,早晚要投降,而明军的关宁铁骑离京师越来越近,唐军不能再等下去,必须赶在关宁铁骑到来之前攻下京师,否则又要多费手脚口
当天李鸿基就撤掉了六万大军,裹胁着十几万投降的明军往京师而去,只留了不到五万人守着,若是福建,广东的援军来得快,就先将杨嗣昌歼灭,这五万大军再迎战两省的援军。若是两省援军来得慢,就将杨嗣昌困死。
留下来的近五万唐军,有一万要防备东线的治河,另外两面分到了不到二万人,兵力已是单薄,不过,如果唐军要发起进攻,只怕一万人就足可以横扫杨嗣昌的几万残军,不进攻,纯粹是想将他们拖死,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将剩下的六万明军擒获。
黄得功的目标依然是高邑方向,到了半夜,黄得功学左良玉的样子,拨营向唐军阵地而来,后面的杨嗣昌和郑崇俭带着兵丁急忙追赶,演得和昨夜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