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十三章 人的需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人的需求(1 / 2)

到了后期,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大多数人只能靠给人做佃户过活,受着双重压迫,丰年也要挖野菜、树叶充饥,一遇灾年连野菜、树叶、这些东西也没有吃的时候,便揭竿而起,刚刚过去的大明正是活生生的例子。


以前的王朝都用土地来束缚农民,认为只要人员流动便是大乱,这种情况到了大明用到了极致,朱元璋发明了路引,若无功名的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当地衙门发给证明,若无“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


“路引”的发明,并不能保障一个王朝的一直延续下去,到了明末,照样是天下大乱,眼下李鸿基要让宋应星研究耕田、播种、收割的机器,无疑会大大加快土地的兼并,以前数百数的王朝说不定数十年就要演一遍,难怪宋献策说得如此严重。


没有见到工业化,他们当然不会想到工业化后的社会分工会有多少,如果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永远束缚在土地上,这个社会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爱卿多虑了。”李鸿基只能耐心的解释道:“没有土地的农民完全可以做其他事情,从西安到商洛的铁路花了十万人两年的时间,朕以后要在全国铺上铁路,那得有多少个十万人花上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如果大家都只能一年四季呆在田里,朕到哪里找这么多人修铁路。何况南方虽然地少人多,但看看朝庭地西北,东北。那里有多少人?一人分上一千亩地也是绰绰有余,如果没有机器,那些地方又怎能发展。有了机器。一人耕上数百亩地口不出数年,整个东西北都会成为朝庭的粮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朕又会怕什么天下大乱。”


皇帝的话顿时让不少人面色和缓下来,宋献策脸上显现出一种苦恼地情形。皇帝的话不无道理,但他却不可能放下自己的担心。


李鸿基拍了拍宋献策地肩膀:“爱卿可以慢慢想,反正这些东西要研究出来也不是一年二年地事,到时完全可以先在北方试用。若真会发生爱卿所说地事,再停下来就是。”


宋献策心中苦笑,如果让人尝到了这种机器的甜头,又岂是说停就停的,无奈他此时脑中已是糊涂,反来覆去考虑皇帝刚才所说是否可行,越想越觉得自己想不通,只能无奈点头。


宋献策还是劝道:“皇上,微臣才智有限,不能推出以后的情景,不过,此物关系太过重大,还没有研究之前还请皇上千万下令保密,否则臣怕引起民间的动荡。”


宋应星松了一口气,刚才他差点被宋献策的话吓死,连忙也劝道:“侍中大人所说有理,臣也认为暂时保密为好。”


李鸿基没有回答,反而向袁宗第询问道:“袁爱卿,你告诉朕,工部在陕西现在有多少人做工?”


袁宗第算了一下道:“回皇上,工部在陕西共有钢铁厂、纺织厂、棉衣厂、医药厂、采石厂、兵器厂、火药厂等总共七百五十一家,使用人员三十一万有余,如果包括各个矿井人员和筑路人员则超过七十万人有余,另外工部在其他各省也陆续建起了工场,各省加起来估计总共不不下一百万人。”


李鸿基嘿嘿一笑:“宋爱卿,你听听,陕西目前就有七十余万人做工过活,如果包括他地家属那就要达数百万人,朕以后要大修铁路,筑路人员恐怕就不下百万,加上那些钢铁厂、纺织厂、棉衣厂、采石厂、火药厂扩建所需的人力,更是数倍于此,有多少失地的农民都可以找到工作,何况铁路一通,能产生多少个职位,宋爱卿可否算清?”


宋献策摇了摇头,心中一片茫然,自己身为侍中,执掌着相当于前朝内阁的大权,自以为精研治国之术,没想到今天皇帝提出来地问题一个也没有弄懂。


其他人更是听得云里雾里,李鸿基当然不奢望他们一次就能听懂,只是他们能够不反对就行了:“所以各位爱卿完全不用担心什么此物一出,天下大乱。有了此物天下只能越来越稳定。”


高立功却根本没有宋献策那么多的顾忌,整个北方可耕之地不下亿亩,缺少的就是人,如果靠人去开垦,数百年也开垦不出来,有了机器,北方只要百万人,耕种的田地就能超过全国,对皇帝的话大为赞同:“万岁所说在理,北方可是极需人口。”他又补充一句,“当然机器更需要。”


高立功的话让众人都笑了起来,一扫大家刚才的忧虑,而高杰、李万成等人更是想到了其他方面,有了粮食,有了充足的人口,当然可以大量征兵,到时嫌地方小,打出去就是,反正天下除了中原,还有那么多的地方。


李鸿基等大家笑完,才道:“当然,侍中大人和宋院长所说也不无道理,此物没出来之前该保密还是要保密,今天所说之事,大家不可胡乱泄密,以免惹起不必要的麻烦。”


众人都是一凛:“臣等遵旨。”


参观完宋应星那里,皇帝又带着一行人到其他各个研究所参观,勉励了众人一番,在上午就结束了对商洛的参观,到了下午三时左右,皇帝和一众大臣就要乘火车返回西安。


李鸿基在离开商洛之前,下达了对商洛研究人员的封赏,孙元化作为商洛科学院的院长,唐军中的每一样研究几乎都付出了他的心力,这次又研发出了火车,功不可没,皇帝下令封为宜君侯,封地四万五千顷,年俸九千银元。和马维兴并列,仅在周凤梧之下。


若是没有参观完商洛。没有乘坐过火车,皇帝直接对孙元化如此封赏,肯定会有许多人不服。此时众人听到孙元化封侯,更多地只是流露出羡慕之色。却无一人反对。


孙元化一直呆在实验室里,他还让王夫之安排人员对非实验室的人员一律挡驾。传旨的侍卫都差点进不去。好在王夫之安排地人员不敢真得阻挡钦差。


圣旨才发到孙元化手中,孙元化接到皇帝的封赏显得颇为扭捏,推迟了几下才接受下来。


孙元化之后就是宋应星,宋应星封为延川侯,封地四万顷,年俸九千银元。方以智被封为韩城伯,封地三万顷,年俸八千银元,孙幼蘩封为诚意伯。封地三万顷,年俸八千银元。


以下商洛科学院中还有封赏为子爵、男爵的共有十余人,孙和鼎和孙和京两人也分别封了爵位,一下子孙家成为大唐爵位最多之人,如果连袁宗第也算上,共有一侯、二伯、三男爵。


方以智才知道皇帝对他所说地让他风风光光回家是何意,原来竟然是封他为伯爵,要是大明还在,他用尽一生精力也未必能够封为伯爵,能衣锦还乡是每个人地平生所愿,刹那间,方以智对皇帝地关心也有几分感动。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