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又一个官军骑兵,手里挺着马槊、骑枪,带走一个又一个的贼军。
长矛断了,那就拔刀再战。
刀光如影,右挥右砍。
跟在后面的官军步卒们挥舞着横刀、挺着长矛滚滚而来。
他们边砍边吼。
那股气势,一往无前。
李公逸的这支千人步阵,瞬间崩溃。
乌合之众与训练有素的官军,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士气军心还有军纪。
虽然两边的厮杀的人,以前都只是农夫百姓,甚至可能会是同乡邻居。
但一边是接受过严格军纪,能够做到齐心协力,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
可叛军们,却往往只能打打顺风仗,他们的抗冲击能力更差,甚至装备也差,训练也不足,还没有良好的指挥。
同样是步兵。
官军就算冲锋,也还保持着火队的战斗阵形,互相配合。可贼军哪怕早早摆好了一个方阵,但仅仅一轮冲锋,他们就溃散了。
因为有人怕了,惧了,然后转身而逃了。
没有人去顶上被冲开的缺口。
而叛军的指挥官,临场的指挥更差,战斗一开始后,几乎就已经没有指挥了,全都各自为战。
这使得那些叛军们都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在对面整个官军的冲击。
官军则恰恰相反,他们总是一火一队砍杀面前的一个或几个敌人,永远都是优势。
挥刀。
挥刀,再挥刀。
叛军左支右挡,可躲了这刀,那边又来一刀。
远处还有几支叛jūn_duì 伍,可他们只是远远的观看着,甚至都不敢上前一步。
他们就那样眼睁睁的看着这支千人的友军方阵,几乎在瞬间就崩溃瓦解,然后四下溃散。
张须陀透阵而出,却没有继续追击那些溃散的贼军。
他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前方重重围困中的贾务本和他的前锋。
转眼功夫,一个千人步阵崩溃,足有上百贼军倒在地上。
张须陀率领着数百轻骑冲锋在前,战旗在他身边飘舞。
数量更多的步卒跟着轻骑之后,一边吼叫一边奔跑。
战场上,他们的吼声震天动地,让人畏惧。
“顶住!”
前方,又一个千人左右的步兵阵拦在前路上。
这些叛军虽畏惧官军,可却也在贼首们的喝令下,勉强集结成一个方阵,他们还是那老样子。前面集中了盾牌、长矛,然后中间是部份弓箭手,再然后就是各种各样武器的步兵,拿着什么长枪、大矛,甚至是铁叉、木棍、链枷等农具的都有。
他们紧紧靠在一起,似乎如此就能为他们带来一些安全感。
而在他们后面不远,还有一个方阵已经在等候。
李密为了弥补义军战斗力不足,士气不高,意志不强的缺点,他特意没有把叛军全都摆在一起来抵挡张须陀。
相反,他以大海寺为战场,在这个靠着运河的战场上,布兵十余里,全都是以一二千人组成一个又一个的方阵,而且都是无序的分散在这广阔的战场上。
平地里,松林间,沟边,河边,村庄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