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隋唐大猛士> 第939章 顿悟成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9章 顿悟成佛(1 / 2)

嵩山。


许和尚带着通政司的一位六品的绿袍通事舍人骑马来到山下。


远远的,早有接到消息的方丈带领着一众寺僧下山前来迎接。


广丈道信看着身穿飞鱼补服的许和尚,觉得有些陌生了,这个自己当年在山门前捡起的婴儿,如今脱去僧衣换上飞鱼袍,腰配千牛刀,显得是那么的高大,甚至有了一股子威势。


“方丈!”


许和尚上前便拜,方丈连忙让过。


“施主如今已不再是佛门中人,也不是这寺中之僧了,贫僧岂敢。”


许和尚愣了一下。


那位年轻的通事舍人笑着上前先对方丈行了一礼,然后请方丈准备香案,迎接圣旨。


诸人回山。


寺中大雄宝殿前,年轻的通事舍人宣读圣旨。


开头门下二字,令方丈也不由的清楚,这不是一道中旨,这是经过三省的正式旨意了。


圣旨很长,卷轴足有丈长,其中的内容更是用词优美,一看就知道是出身翰林学士们之手,方丈是有文化之人,虽是出家之人,但也博览群书,甚至能够做诗写赋,因此还是马上就听明白了这些华丽语语之下的圣意。


皇帝特赐方丈为护国法师,又尊南天师道分支上清教王知远为护国天师。


王知远是号称山中宰相的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的弟子,陈后主与隋明帝杨广都称以弟子礼问以仙道事。


此时天下道派,天师道其实并不是最强盛的,最强盛的是北方的楼观道,就算是天师道也还有南北天师道之分,可皇帝却偏偏没有尊终南山中实力更盛的楼师道的观主为天师,却尊了南天师道的一个分支的茅山上清派王知远为天师,确实足够令人玩味。


就算是少林,其实在此时的佛教诸宗中,也不是实力排前的,方丈的名望也并不很高,可皇帝却偏偏就赐封他为护国法师。


方丈心知这护国法师不好当,这不,皇帝的佛道改革就先从他们少林起了。


这位通事舍人除了来宣旨,还要来主持一场佛经考试,通过者才能发给度牒,通不过者就要强令还俗。


更别说就算通过的,也不是都能留下来。


方丈还将入洛阳接受僧录司的天下僧正一职,这是僧录司的副长官,其长官为僧录事郎中。


授衔封官虽是好事,可少林此时非天下佛门之首,方丈也非佛界权威,却给他这荣衔官职,摆明了是要架在火上烤了。


更何况,接了这衔职,就得率先开始在少林改革。


这偌大的少林,多少代的积累,才有了如今的规模,却只能保留一百僧人,所有的奴隶都要放出,田地也只能留一千亩。


虽然皇帝说要为少林在带方建东少林寺,在广南建南少林寺,在武川建北少林寺,在敦煌郡西少林寺,乍一听,确实很了不得,皇帝敕旨朝廷修建,四座分封都将是五十人的中寺规模。


各还赐给一千亩僧田。


只是如此一来,这嵩山的少林,却不免要衰弱。


佛寺本是世外清静之地,修行之地,可既然在这红尘之中,就没有谁能超脱世外。就连这少林也一样,拥有三万多亩寺田,万贯寺产,拥有数百的寺庙净人奴隶,这使得少林里的僧人们可以建起雄伟的大殿,立起高大的佛像,为佛像树金身绘彩漆,让他们可以自己训练抄经人,抄写经书翻译经书。


表面的法像庄严之下,是离不开那份庞大的寺产支持的,而这些寺产的保障,又离不开朝廷和官府的支持,否则就会如王世充据洛阳时一样,一道命令,就会有无数兵马过来强夺寺产,收走寺财。


现在,皇帝给了他护国法师之衔,又授他天下僧正之职,这是皇帝给的赏赐,换他的效忠。


在皇帝面前低头,方丈觉得很正常,没有哪座大寺哪位方丈敢于藐视皇帝,除非是一个野和尚,反正无根无基,逍遥自在,但他不行。


“贫僧领旨,谢皇帝恩!”


最终,身披着紫金袈裟,头顶明亮的大和尚,还是上前领旨谢恩了。


那位年轻的通事舍人似乎一点也不意外,做为读圣贤书的儒教弟子,他对于佛道的感观只能说一般,三教之争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