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坑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不得志的李林甫武乐菱受武家牵连被罚为宫娥,能以如此小的年纪,获得李隆基的宠爱,被封为正五品的才人,已是不易。
若传言是真的,武乐菱从正五品的才人成为正二品的昭仪,这简直就是当初武则天的翻版。
若武乐菱真的得势,恐怕赵丽花在宫中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卢小闲点点头道:“谷儿,你要继续关注这个武才人,有了什么变故,要第一时间通知我!”
“我知道了,小闲哥!”
……
燕谷刚走,定国公府又迎来了两个客人。
“楚国公,你可是稀客,”卢小闲一拍姜皎的肩头哈哈大笑道。
“定国公,你莫喊我楚国公,这让我有些不自在,再说了,这样也生分了!”姜皎赶忙道。
“你说的没错,我也觉得喊你姜掌柜比较顺口些!你还是喊我卢公子吧!”卢小闲点头道,“你今儿怎么想起来看我了?”
美的一脸苦笑道:“卢公子,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呀!”
“来来来,请坐!”
“林甫见过定国公!”姜皎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卢小闲先是一愣,继而点头道:“林甫兄!客气什么,赶紧坐!”
“谢过定国公!”李林甫向卢小闲施一礼。
三人坐定,卢小闲问道:“姜掌柜,咱都是自己人,有事直接说吧,不用拐弯抹角。”
姜皎叹了口气道:“卢公子,我此次是为了林甫的事而来的……”
姜皎与卢小闲说话的时候,李林甫怔怔地望着卢小闲。
卢小闲的年纪比李林甫小了许多,可当年在潞州的时候,卢小闲的所作所为还是让李林甫相当钦佩的。
李林甫想不明白,卢小闲如何摇身一变,从一介百姓就成了大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再想想自己的仕途,李林甫心头一阵黯然。
当初,李林甫是听了卢小闲的劝,从潞州来到长安可谓是踌躇满志。
大唐都城长安,生机勃勃,商贾云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色人等,神采飞扬。
长安城中的热闹场面吸引着李林甫,每每走在长安的大街上,他的眉宇间不免显示出淡淡的愁意,来往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不起眼的他。他们为之注目的是那些达官贵人,皇室贵胄,每当这些人威风凛凛地招摇过市,路人无不停步,欣羡之情溢于言表。这种场面长安城中不知上演了多少幕,但人们还是不厌其烦的看着,看着……
作为旁观者的李林甫也常常被人群拥来挤去,好像水中的浮萍在浪花中漂摇。
当人们恢复了平静,忘却了一切之时,李林甫的失落之情一次更比一次难以排遣。他也在心里却不止一次地说:以我李林甫之才,难道还不如那些酒囊饭袋?终有朝一日,我李林甫也会八面威风,为人仰慕。
虽然有着雄心壮志,便李林甫到长安以来一直无所事事,直到他的舅舅姜皎也来到了长安,他才有了出头之日,也才算真正做了官。
在唐代,做官有三种基本途径。
一是科举,只要是读书人,会写诗,就可以参与科举考试,从而获得做官资格。但科举做官的人数是很有限的,每年也就十几、二十个名额。所以在整个官场中,科举出身的比例相当小。也就是说,虽然这是条可行之道,但绝对是一条极为狭窄的独木桥。没有非常高的水平,想都不要想。
第二个途径则是杂流入流。这些吏员经过漫长的升迁,最终可以进入到“官”的阶层,也就是九品之内。九品之内的官,称为“流内官”,所以,从“吏”升到“官”,就叫“入流”,否则叫“不入流”。
这个途径升官的人数量很大,但能继续升迁的空间已经很小。按规定,杂流入流的人只能做中低级官员,不许做高官。由于前面漫长的吏职升迁,就已经耗掉了一个人大部分的生命。九品官,对大多数科举出身者只是,但对大多数吏员,却几乎就是终点。
当然,整个大唐中,有一个人是例外,那就是卢小闲,他便是走的杂流入流这条路,没有几年便成了大唐的定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