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现代都市>卿本风流(完整版)> 分节阅读_6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_66(2 / 2)

冯宛放在腿边的手,握了握。总是这样,面对这个少年,她总是无法占得上风,他太过聪明,而她也实是不敢绝了攀附他的路,再说,他不开心,她的心也不由自主的会难受。


感觉到他锢着自己下巴的温热的手,感觉到喷在自己脸上的温热气息。冯宛长长的睫毛扇动着,她颤声说道“那小郎要我如何我便是想与你在一道,我敢嫁么这数日间,我从无一天得到安宁,无数贵女前来见我,问我与你的事。那些贵女,任哪一个都可以把我轻易打杀了。是,我是可以逼着赵俊和离了,可是到了你的府中,你就真能护着我你出征时,哪个贵人把我仗毙了,报一个暴病而死,你回来时连尸骨都见不到全的,你又能如何杀了所有人吗”


她抬起头,眼中泪珠滚动,哑声说道“我是怕事,也是不敢与你一道。”这是回答他刚才的问话。


卫子扬呆住了。


他一动不动地看着两串泪珠儿从冯宛的脸上划落,这个算不得美貌的妇人,此刻在昏黄的烛光中,流露出一种让他惊心动魄的楚楚之姿,让他的心缩得紧。


慢慢的,他伸开双臂,搂住了她的腰。


慢慢的,他低下头,吻去了她脸上的泪珠儿。


随着温热的唇印在脸上,冯宛僵住了。


少年生涩的,缓慢地吻着她,抱着她的身子,还不可控制的蹭了蹭。他沙哑着,喃喃地说道“我知道,我知道的。”


他紧紧把她摁在怀中,喃喃说道“我是想侯上一阵,想再等等。可一不留神便跑过来了。”说到这里,他低语如呢喃,“阿宛,我看着你时,心中欢喜”


冯宛一怔,她眨着长长的睫毛,愣愣地看着他。


卫子扬还在紧紧地搂着她,他用力很大,似乎想把她整个人摁到身体里。同时,那一处硬挺,也倔强地顶在她的下腹处,令得冯宛又是脸红心跳,又是害怕


她的咽中一阵干涩时,少年压抑的声音传来,“阿宛,我会想法子的。你等着,你等着。”


呢喃两句,他咬了咬牙,似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得以放开她。他纵身一跃,闪电般的投向窗房外,转眼便消失在黑暗中。


冯宛碎步上前,把窗户重新关上。回到帘帏中,解去裳服,重新泡在了浴桶中。


这时,汤水已凉,冯宛不敢耽搁,三不两下洗了便起身穿上裳服。


就在她系着腰带时,弗儿不确定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夫人,加热汤么奴怕水凉了,刚烧了点热汤,要不要提进来”


“不用。”冯宛的声音温婉依旧。


门外,弗儿收回叩门的手。她低下头来,这时,她的身边空空如也,哪有什么木桶热汤的。


转过身,弗儿碎步走出,不知不觉中,她来到院落后方,望着那高高的围墙处,弗儿目中精光闪动,却闭紧了唇。


就在这时,角落处,一婢朝她招了招手。


弗儿连忙低下头,老实地向那婢女走去。


转眼间,两人来到子月娘的房里。


月娘坐在榻上,她温和地看着弗儿,轻声道“弗儿,你刚才到夫人后院去,可是发现了什么”


弗儿连忙一福,低着头。老实恭敬地回道“不曾发现什么。”


“哦。”月娘有点失望,她吩咐道“夫人有什么异常,一定要跟我说。”


弗儿感激地看了月娘一眼,恭敬的说道“主子救了我父亲,于弗儿有再生之德。弗儿便是肝脑涂地,也有所不辞,便是主子不开口,弗儿不管看到什么,也会前来禀报的。”


她这个态度,令得月娘相当的满意,她点了点头,温和地说道“好孩子,你出去吧。”


“是。”


月娘目送着弗儿佝偻着腰身。瘦小而老实的模样,满意地想道这个弗儿却是个聪明的,她都为我所用了,谅那什么宛娘也跳不出我的掌心。


弗儿刚刚踏上台阶,便看到夫人俏生生地站在门内,静静地看着她。


不知怎地,一对上夫人的眼神。她便是一凛。便不由想道莫非夫人看到了我从月娘那里出来府中只有这么些人,如她们这种婢女,时不时地串一下门子,本不足为奇。可不知为什么,弗儿感觉到冯宛的眼神有种无形的压力,让她有点心虚。


冯宛收回了看向弗儿的目光,晕暗中,她淡淡地说道“月娘那里,还是少去为妙。”


夫人果然看到了。


弗儿一惊,连忙跪下应道“是,是,夫人,弗儿不敢了。”


冯宛恩了一声,也没有叫她起来。


淡淡的烛光中,她瞟了一眼跪在地上,显得胆小瑟缩的弗儿,暗暗忖道这个婢子一直是聪慧的,只要月娘愿意伸手相助,她倒向月娘是完全可能的。转眼,她又想道这般卫子扬来来去去,只怕也瞒不过她的耳目。


可是,冯宛还是不想动她。


对冯宛来说,弗儿的一举一动,一个眼色一个动作,她都了然于胸。于其用一个又有可能背叛自己的婢女,她还不如用这个她全然了解的人。


再说,所谓聪明的人,最是易被聪明所误,这个弗儿留着,她还有大用呢。


一晚转眼就过去了。


第二天第三天,赵俊都是忙到夜深了才回来。冯宛知道,这和亲的事,便是内部商量好了,也要派人与鲜卑二王子商量妥当,才算是事成。


和亲一事,其实算不得好计。在汉朝,这是用惯了的。


只是三国时,几十上百年的动乱。使得大量的书籍都遗失了,便是有那些智谋之士,有精通史书典故的人,也都是汉家的。那些人早早就投奔了晋人。便有一二个无奈何留在胡地的,他们是宁可把书烧了,宁可自杀了,也不会把知识传给胡人。


在这种情况下,文明便容易出现断层,在建康比比皆是饱学之士时,胡人权贵中,还有超过半数连字也不识得的人。


直到千多年后,那满族的蛮夷,也只能靠着一本文人瞎编的三国演义当兵书用。


晋人多智,胡人多勇,这是世人共知的。


据冯宛所知,赵俊果然向太子和陛下,再三建议由四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