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四十三章:皇商勾结(三千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皇商勾结(三千字)(2 / 2)

魏忠贤飞h腾达不及一年,魏良卿虽然已经去信,但京师一直没有回信,也便心灰意冷。


突然接到圣旨,荫封他及五名魏氏祖孙皆为锦衣卫千户,不必前往京师,直接到各地新建督办司供职。


对督办司的效能稍一了解,魏良卿就知道,这是个肥缺。


苏州是运河重地,嘉靖、万历以来商旅、游人络绎不绝,香火绵盛。


魏良卿到苏州一个多月,便已是“群情激愤”。


这个群情激愤,自然是当地东林士子们宣扬的,可实际上,加增的这六成关税,对百姓并没有什么实际影响。


当然,除非商人恼羞成怒,联合起来哄抬当地物价。


可如果他们这样做了,势必要传到朝廷上,这个加增关税的事儿就要闹大,最后只有一个结果。


要么天启皇帝朱由校放宽关税,要么就是商人认栽,任由督办司对他们横征暴敛。


朱由校设立督办司的目的,就是要恶心这帮贪财无度,目无国家的商人。


只不过目前这个恶心的力度还不大,跳出来的都是些小鱼小虾,真正的财阀大佬,依然缩在后面。


“想要过关,就得交税!”魏良卿站在码头边上,身旁跟着一批督办司的官差,向底下商人说道:


“督饷馆的文引,现在归我们督办司核发,这个月只发一百件文引!”


“按照皇上的旨意,加征关税,现在一件文引,白银二千两!”


一听这话,商人们直接炸了。


文引这东西对于想要拓展海外的商人来说,就相当于出口贸易的持有资格证。


购买文引的商户,会由当地督饷馆派人登门核查,是不是具有海外贸易及运河漕运的能力。


若是打肿脸充胖子,这个文引自然不能给他。


其实很多人都以为这个核查没什么必要,如果不是在国内做到一定地步了,又有几个商人会有拿到文引去海外贸易的那个能耐?


督饷馆向是文官做主,发放文引的事儿,自然也都是文官们负责。


就算明知道某某豪商定然有持文引海外贸易的能量,督饷馆也还是要查,有没有能力不要紧,因为你这么一查,两个结果就必须要出一个。


拿不拿得到文引,那就要看商人们的表现了。


文引的发放,都是有实际数量的,b如每月万历年朝廷规定,苏州府督饷馆每月只能发放一百一十件文引。


事情的关键就在朝廷规定的每月发放“文引”数量上。


这只是官面上的数字,苏州府内文官早成t系,明着发一百一十件,暗地他们可以发一千一百件。


朝廷规定文引只需几两或者几十两银子,私下里,就有可能炒到几千两一件。


我给你文引,你给我白花花的银子,各自都缄口不言,这个事儿又有谁知道。


至于朝廷查,那就更不怕了。


天底下的豪商这么多,常年奔波海外的更是不计其数,他查的过来吗?


就算查到了,他敢一bang子全打si吗?


这还只是官商g结的其一,江南文官敛财的方法,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仅文引一项的收入,就已经不少,但朝廷只是占了每月发放那一百件的收入,其余全都入了文官的荷包。


就算是这些收入,最后真正能到京师皇帝手上的,只怕也是十不存一。


朱由校那道圣旨一下,督办司就拿着j毛当令箭,下去和官商们争蛋糕了。


魏良卿g的就是这么一件事儿,他借着圣旨的名义,将督饷馆发放文引的实权一下子拽到自己手里。


这还没完,督办司坐地起价,原本每件几十两的文引直接涨至二千两。


仅是官面上的价格,就涨了多少倍?


暗地里你商人再想买,就得来督办司,到时候想要多少,还不是魏良卿说了算。


魏良卿贪得无厌,和文官们一样,只不过他知道自己是谁的狗,也不屑去做那些表面功夫。


他固然会留下一部分,但其余的大头都要给朱由校送去。


不然莫说朱由校,就是魏忠贤又岂能容他?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