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峥继续说道:“王羲之死后,兰亭序由其子孙收藏,后传至其七世孙僧智永,智永圆寂后,又传与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得序后在梁上凿暗槛藏之。可王羲之的书法天下闻名,其中又以最为出名,不少帝王欲求之而后快,唐太宗李世民喜欢书法,酷爱王羲之的字,唯得不到兰亭序而遗憾,后听说辨才和尚藏有兰亭序,便召见辨才,可是辨才却说见过此序,但不知下落,太宗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才能得到。
第二日,唐太宗召见群臣,毫不掩饰地说:“朕梦寐以求右军兰亭帖,谁能用计从辩才手中取得,朕一定重赏。”尚书扑射房玄龄向唐太宗推荐梁元帝的曾孙,多才善谋的监察御史萧翼担当此任。唐太宗召见萧翼,萧翼奏道:“陛下!我若作为公使去取兰亭帖是行不通的,请陛下给几件王羲之父子的杂帖,让我私自行动。”
萧翼换上了黄衫,打扮成山东书生的模样,随商船来到山阴永欣寺。他选择太阳快落山进寺,缓步而行,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观看寺中的壁画。当他来到辩才的寺院时,故意停步不前。辩才见这位气宇不凡的游客,便上前施礼问道:“何处施主光临寒寺?”萧翼彬彬有礼上前拜道:“弟子是北方人,卖完蚕种顺道游历圣寺,在此有幸遇上高僧大师,快哉!快哉!”当晚辩才请萧翼进房用茶,两人下棋抚琴,谈天论地,评文述史,探讨书法,两人情投意合,皆觉相见恨晚。辩才见萧翼不同常人,便多番试探,这萧翼也是非常之人,一一化解,这样一来,更加取得了辩才的信任。
这原本是一个极好听的故事,皇帝、大臣、和尚、王右军听起来也有趣,不过店家一直记挂王右军的真迹,本就疑心这故事与自己的真迹有关,可听了半响,却又不像,不免满腹疑惑。
倒是大小姐坐在一旁,早已见识了他的能耐,他说这字画是假的,那一定真不了,干脆当做故事来听,正听得津津有味,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直瞟着杨峥:“这家伙也不知从哪儿知道了这么奇怪的故事!不过挺有趣的?”
“小姐——?“沈小月听了半响,说的都是皇帝与大臣的故事,根本与王右军的真迹没有半点关联,不免有些紧张起来。
倒是沈秋艳笑吟吟的望着杨峥,凭着女儿家特有的第六感,她才不相信眼前这个眼神坏坏,带着一脸坏笑的公子会这么好心,坐着这儿给一个奸商说故事,他啊,指不定心里憋着什么“坏”呢?先看看再说。
杨峥接着说道:“如此试探了几次,辩才羡慕萧翼满腹经纶,疑团也就渐渐消失了。
这天,萧翼拿出梁元帝书写的书帖请辩才指教,辩才赞叹不已。从这以后辩才对萧翼更是无话不说。闲谈时,萧翼对辩才说:“弟子自幼喜欢临帖,现在还珍藏着几件王羲之父子的真迹。”辩才听说是王羲之父子的真迹,连忙请萧翼带来看看。
第二天辩才看过萧翼带来的二王的字帖后说:“真迹倒是真迹,可惜不是佳品。贫道有一王羲之的真迹,颇不平常。”
萧翼追问是何帖,辩才毫不犹豫说是兰亭帖。萧翼见辩才上了钩,故意装出若无其事地说:“数经战乱,王羲之的兰亭帖怎么还会在世呢?一定是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