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逍遥江山> 737章:仁宗之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37章:仁宗之死(2 / 2)

我们知道,明朝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处死胡惟庸,十年后,又以“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大逆不道”为名,杀死李善长及其家人70余口,并下令肃清逆党,前后受到牵连被杀的人多达三万,至此废除丞相制度,将皇权集中在皇帝手中,而权力的高度集中也使朱元璋成为历史上空前忙碌的皇帝,后人据史书记载统计,仅在洪武十九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朱元璋就处理诸司奏章1660件,平均日处理200多件。这使他感到十分劳累,所以他对身边的‘侍’从说:“朕自即位以来,尝以勤励自勉,未旦即临朝,晡时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


这样的一个工作量,朱元璋、朱棣能做,但身子不好的朱高炽绝对做不了,但他永乐二十二年,修史的条件似乎才成熟,康熙这才下旨全面启动的修撰工作。直到康熙、雍正先后死去的1739年,历九十多年,经三度修撰、编辑和删改的终于定稿并公开刊印和发行。


到乾隆三十八年开工,乾隆四十二年,乾隆下旨全面改修中的部分,到乾隆五十四年,这部重新勘改完毕的新本乃被收入。四库本的可谓为丑化明朝做出了进一步的贡献。


朱元璋修只‘花’了两年多时间,‘蒙’元修也只‘花’了两年多时间,惟独满清,修一部明历史竟然‘花’了几代帝王近百年的时间,其中的用意,不用我多说相信诸位也能看得出一点。


最重要的是,清朝在修中毁弃了大量明朝史料,到乾隆四十年,乾隆下令再次修改,这其中对明朝的皇帝,大臣进行了不少改编和丑化,更刻意贬低了对明朝皇帝的评价。


比如,原中的“英宗赞”称英宗“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经改修后的“英宗赞”则这样评价英宗说:“前后在位二十四年,威福下移,刑赏僭滥,失亦多矣,或胪举盛德,以为无甚稗政,岂为笃论哉?”再如,原本评价明世宗为“中才之主”,而修改后的评价则变为:“且倚任权‘奸’,果戮直臣,以快其志,亦独何哉!”只要拿武英殿本和“四库”本对比校读,我们就会发现,在明朝十几位皇帝中,至少在景帝、英宗、武宗、宪宗、孝宗、世宗、穆宗等七位皇帝的本纪中,对传主的评语都有了显著的修改。经过这样的修改,明朝皇帝给后人的印象就在总体上就突出了“明朝多昏君”的特点,最大的丑化莫过于明成祖残杀建文帝遗臣和屠杀宫‘女’的记录。


……………………………………


原本中记述方孝孺等人之夷族诛死仅用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十五字,而在“四库”本中则改为了这样的叙述:“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孝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很显然,无论是原本还是四库本的,都没有明成祖夷方孝儒十族的记载——。


但这么一改,明成祖就成了以残酷的同磔刑处死方孝孺等建文朝大臣的皇帝了,就成了一个以残暴著称的皇帝了。而被污蔑的明成祖所谓活剐三千宫‘女’说在正史档案中根本找不到相关文献。


试想这样的一本史书,都不曾出现朱瞻基弑父的记载,要知道当年清朝人算是满意,汉人是极为抵触情节的,所以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了达到满汉一家,也为了各自政治上的需要,编修的中对明朝的皇帝多有贬损的,试想朱瞻基当真做了弑父的事情,按照清朝皇帝的需要,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从这一点上足以说明,朱瞻基并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再者,明朝的史书方面除了清朝编修的外,还有一本就是按照明代体制,嗣君登极后,即钦定监修、正副总裁及纂修诸臣,编辑先朝。历朝开局修纂实录,均设监修、总裁、纂修诸官。礼部咨中外官署采辑史事,并派遣官吏、国子生等分赴各地访求前朝事迹,札送史馆。正式修成后,卷首列御制序,臣下进表,纂修诸臣姓名和纂修凡例等,誊录正副二本,底稿于正式进呈前焚于太液池旁椒园。正本藏之内府,嘉靖十三年后,转藏于皇史宬。副本初藏于古今通集库,后改藏于文渊阁,供后代阁臣、史官修时借阅参考。


所以其中的:一诏、二诰、三制、四敕、五册文、六谕、七书、八符、九令、十檄;凡下所上亦有十:一题、二奏启、三表笺、四讲章、五书状、六文册、七揭帖、八会议、九‘露’布、十译。”它们是编纂主要依据的原始资料,可谓是最为真实的记录,就是这样的记录中,、等,对朱高炽的死都只字不提其死因,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朱瞻基弑父的记载。


这样说来,朱高炽死于心脏病或者什么突发‘性’疾病猝死是极有可能的,至于什么朱瞻基谋杀,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因为5月12日驾崩,当时朱瞻基还在南京,6月3日才抵达良乡,按照过去的‘交’通条件,这样的时间与事实还是比较接近的,应该不存在他用毒物将他爹害死的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吧,因为朱瞻基当时刚刚成年,还不至于这么着急地等着登基。至于为什么在山东乐安随时准备造反的朱高煦没有在半道上将朱瞻基劫到,我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朱高炽原本就是猝死,在朱高炽没死之前,朱高煦是不敢造反的,否则要杀朱瞻基的话他在朱瞻基去南京的时候就将朱瞻基杀了,何必还等朱瞻基从南京回来;二是过去帝王的死是非常敏感和重大事件,在托孤大臣们没有把握控制局势的情况下,一般都是秘不发丧的,朱高炽也不一定知道朱高炽就要死,因为当时他才四十八岁且是猝死,朱高煦也不是算命的,他怎么会知道朱高炽要死呢,朱高炽死亡的消息是朱瞻基于6月3日到达北京城时才开始发丧的;三是尽管朱高煦狼子野心,但是过去人是比较规矩的,尤其是做造反这样的大事,那必须是师出有名的,不能先偷偷将朱瞻基杀了然后再无理由地宣布造反,他要是敢那样做,那这个人就不是皇帝了。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原因的排查,我更相信朱高炽是由于心脏病或者什么突发‘性’疾病猝死,八百里加急赶到南京后,朱瞻基星夜兼程在半个月内赶到北京,随后将朱高炽的死通报全国。f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