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通的溃败,柳升的战死,七万大军大败,让整个大明的士气低落,想要短时间打赢一场翻身战,倒也不容易,既然硬碰硬不行,那只能来软的,而这一点,只能从徐朗的口中第三点着手,趁着刚才离身的那会儿,他已经从黄福那里了解到哀牢国与占人国的来历!
哀牢国原是云南历史上文明古国之一其哀牢开国君主,据说是有一妇人名沙壶,因到江边捕鱼,触沉水而怀孕,生下十个儿子。后沉木化为龙作人言问”我的儿子何在”?九子惊走,独幼子不去,背龙而坐,因而取名九隆。九隆长大后,雄桀出众被推为王。当时有一妇人,名叫奴波息,也生有十个女儿,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子孙繁衍,散居溪谷。九隆死后,世世相继,分置小王。
据说,遗留在哀牢群山中的傣族就是九隆兄弟中的一支。
此后,哀牢国一直游离于中原之外,直到第二任国王柳貌,在东汉永平十二年率众人七十七邑王、五万余户、五十五万多人举国”内附”主动加入中华民族行列,从而使古代保山由奴隶社会一步跨入了封建制的门槛。汉王朝则因势利导,借此机会将郡县治推行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整个哀牢地,并设永昌郡统一管辖。为彰柳貌内属之功,汉明旁给他颁赐了性质、字体类同于汉武帝所赐”滇王之印”的”哀牢王章”,并举行盛大宫廷庆典。
自此哀牢国一直留存了下来,等明朝的时候,所占之地多半在安南与云南接壤之地,在与明朝交战之时,黎利曾与哀牢交好,哀牢国王兰亨登与之结盟。但在另一名逃亡哀牢的义军首领路文律的挑拨离间下,兰亨登背弃了盟约。永乐十九年十一月,黎利与明军交战时,遭到哀牢的突袭。其后,黎利的一名极为爱重的侄儿黎石,亦遭哀牢军击毙,自此双方结下了仇恨,也算是安南边防不稳固的原因之一了。
而占人则是占婆居民的后裔,柬埔寨的西占人是占人和马来人的混血后裔。他们原来的占语属南岛语系。在柬埔寨的西占人有数万人口,保留原来的一些社会特点,即母舅的支配地位;但在其他方面已完全与高棉生活方式混为一体,操高棉语。改信从马来传来的伊斯兰教,大明时占了安南中部以南沿海一带,与黎利多有来往,可以说是黎利在安南最重要的依靠之一,要想成功平定安南,这左膀右臂,必须争取过来才行啊。
在chuang榻上思索了一番,心头的底气也足了些,只是该如何去收取哀牢与占人的民心,还需到了安南在做计较了。
一夜好睡,第二日天色尚未大亮,就见高航走了过来,先是对他一抱拳,行了上下级的礼节后,这才压低声音道:“张将军与金将军的八千将士已与昨日出发了?”
杨峥点了点头,锦衣卫的消息网无人敢怀疑,而且算着时日,张翼与金一笑也是时候出发了,所以高航一说,他并没有感到惊奇,低声问道:“到了何地?”
高航道:“昨日出了京城,今日正沿着官道直奔云南而来?“
我们是否要等两位将军一起来?“高航看了一眼杨峥问。
杨峥摇了摇头道:“眼下的安南一时半会儿还引不起战事,局面对于我们不利,我们需要了解了解才好做出打算,张翼、金一笑八千兵马并不算多,但大军来云南,动静毕竟太大,少不了要引起黎利的警觉,所以我们反而不易等他们!“
高航倒是明白杨峥的用意,那就是趁着眼下情况未明,微服进入安南打探虚实,好来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作为锦衣卫来说,此举太过危险,反而不如跟随大军一同前往,至少大军在,主帅的安全还是可以保障的。
杨峥似看出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道:“大军压境固然是潇洒威武,可你忘记了,咱们此行来的目的是为了大明解除安南的后顾之忧,从而专心对待蒙古人,可谓是任务艰巨,身为主帅,若时时刻刻将自己的性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主帅你还能指望他打胜仗么?”
高航摇了摇头道:“好像不能!”
杨峥哈哈大笑道:“当然了不能了,你可知为何岳王爷能常常打胜仗?”
高航道:“难道是岳王爷如杨兄弟一般,对金兵微服私访过?”
杨峥先是一愣,随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道:“当然不是了,岳王爷何等人物,哪能如此偷偷摸摸的?”
高航摸了一把额头的冷汗,道:“可不是,我还从没听说过岳王爷微服私访打仗的,倒是宋朝皇帝微服去qg楼会见歌姬的不少?”
ps:关于上一章国士无双,不少书友问,这里说一下:萧何用了四个字来评价韩信,叫做“国士无双”。什么叫国士呢?国士就是一国当中最优秀的人才,如果加上无双呢,那就是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人才。
“士”,它就是贵族的成年男子。贵族分四个等级:最高一级就是王,就是天子,第二级就是诸侯,第三级是大夫,第四级是士。天子、诸侯、大夫都有资格加冕,士加冠不加冕。所以,天子、诸侯、大夫是有冕之士,士是无冕之王。国士在古代是不可以乱叫的,除了韩信以外,按和记载,当时的汉朝还有很多的“士”,其中有一些很受人尊敬的,叫做“国士”。
当时社会上的“士”都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那就是绅士风度和侠肝义胆。一个真正的士,如果他是绅士的话,他就有侠肝义胆;如果他是一个侠士的话,他就会有绅士风度。誉为国之栋梁的汉方儒生有一些也被叫做“国士”春秋战国时代人才辈出的“士”阶层经过“文武分途”以后,各自向专门他的方向发展。按春秋战国以前的说法,国士也有对武者的尊称,当时在武士中间,十分重视和提倡“拳勇”、“技击”。每当春秋两季,各地的武士经过长期的刻苦练功后,常常云集在一起进行竞技活动,切磋武艺。
记述了当时比武的盛况:“春秋角试,以练精锐为右。……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故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敢禁困。”这种竞技盛况已有点后世打擂比武的意味了。武术的专门化,便在武士群体中涌现一批武艺超群、勇力过人的英雄好汉。述吴、越两国决战晚,“吴王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姑苏。”这里所说的“贤良”,便是指的民间武士中的伎伎者。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时期,他们被专门选拔出来,充作精兵,社会地位也有所改变,这便是所谓的“国士”。
“国士”,按字面的意思就是指国中的战斗之士,实际上它最初是用来专门称呼被各级统治者从武士中精选出来的勇士的。载晋、楚鄢陵之战,晋军将领深患楚军“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这里所说的“国士”,便是指的楚军中精选出来的武士。他们如集结起来,便是一支不可小看的力量。中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的话:“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天下。”可见其在军事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先秦典籍中出现的“教士”、“贤良”、“俊士”、“材士”“桀杰”,其实指的都是“国士”。
在“众暴寡,强劫弱”的春秋时期,他们格外为权势者所看重。统治者从武士中选拔“国士”,是带有强制性质的。当时诸侯各国都有一整套严厉的推荐和选拔武士的法律制度。齐国的统治者就规定:民间武土“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挑选武士要经过严格的测试,要通过这种测试是十分不易的。
记载了晋国的贵族魏氏选拔武士的测试方法:“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优秀的武士入选后,“则复其户、利其田宅”,并由国家“为异舍”收养,同时“食其父母妻子以为质”。
所以武土成为“国士”后,生活条件虽有所改善,但人身并不完全自由。虽然国士的选拔并不是“士”阶层中的武士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它毕竟使武士离开了世代定居的故土,逐渐成为社会上的活跃力量。武士们聚集在一起,打破了以前相互隔绝的状态,便于他们凝聚为一个社会群体。国士的选拔,也促使了各种武术的发展,这种种都为侠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春秋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以五强称霸为高峰的激烈的兼并战争造成了社会的大动荡。政治地图的频繁变更,使得“国士”与国君的固定关系发生了动摇,出现了一种“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局面。过去身为“有职之人”的“国士”。如今处于“士之失位”的自由流动状态,于是“国士”也就成为了“游士”的一个重要成份。
郑玄注时说:“游,无官司者。”可见所谓“游士”,实际上就是当时民间社会的一种具有自由身份的特殊平民,他们具有一般平民所未能有的特殊技艺——或是专门化的文化知识,或是超群的武艺剑术,因此脱离农耕而具有周游列国、自由流动的特征。其中的“儒士”,有的通过“游说”的方式以致仕,有的通过“游学”的方式以成名。
身为“游士”的武士,他们更为看重的是超越实利的个人荣誉与气节。他们在列国间与同类交游,并通过“游侠”的方式为人解难济困,从而成为活跃于民间社会的“急难足以先后”的“国之豪士”这便是初始形态的侠。
“国士”这个词是在唐朝以后流传到了日本,后来日本比较崇尚武力,因此武士也可以称呼为“国士”,如果能够战胜敌人,战无不胜的,叫做“无双”,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国士无双”“士”本身就是一个很独特的概念。小时候读“二桃杀三士”,受点评的影响,总是读出晏子之诈。后来总算明白点古冶子死前的话“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古昔慷慨者无数,所以如此,其实就是在于“自律”。不以环境所动,不为私欲所困,独守其心,往往逆流而行,不能昌顺时势,因之生死无虑,这便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独特的理想“士”。国士无双,也可以理解为“无双国士”,除了韩信以外,,,,等等都有“国士无双”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