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从人群里走了出来,听得动静,众人的目光才从杨峥的脸上转移了过来落在了郑和以及他的两个同伴上,才几年的功夫,这三人早已不是昔日辉煌的太监,没了永乐皇帝,没了下西洋,他们渐渐消失在众人的目光中,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三人这六年里去了哪儿,少数人也只知道郑和被皇帝打发到了南京,修报恩寺去了,什么时候回北京,就无人知晓了。
“郑公公,刚才诸位爱卿的话儿,你也听到了,你有什么话儿就说吧?“
郑和点了点头道:“奴婢想说下西洋并不是亏本的买卖?“
杨善一听这话儿,登时大怒,不等郑和说完,冷笑道:“胡说八道,西洋之行,费钱粮数十万,因病及风浪海啸,军民死且万计,这不是亏本的买卖是什么?”
“不错!”其他官员纷纷吆喝。
群臣气势汹汹,让杨峥心头一紧,生怕郑和顶不住,忍不住看了郑和一眼,但见他神色安定,不急不躁,面对群臣来势汹汹,全然没看见一般,顿时松了一口气,心道:“世人传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尤其是胆略过人,看来不假!”
只听得郑和轻声道:“杨大人你这话儿从何说起,咱家奉命下西洋,所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后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前后六次下西洋,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他们对我们的我大明出品之陶瓷、丝绸、钱币等等,都极喜爱,咱家不否认,永乐年间确也利用下西洋之官船,载运这些货品到海外。但咱家按照成祖爷指示,在返程中,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这些可是不少银子?“他声音不大,但一来众人都好奇他说什么,二来,郑和是下西洋的主要人物,许多人早就看看他,苦于一直没机会,有一半的官员是在看这位传奇的太监,所以整个大殿里竟是一片寂静,他的话儿,毫不费力的落在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杨善哼了声:“奇珍异宝能值多少银子,比起朝廷的投入,根本算不了多少,再说了西洋诸国,不过穷困国家,所谓的奇珍异宝能有多少?”
对于这种刻意刁钻的人,郑和显然很生气,但今日是他好不容易站在这里的机会,西洋之行能否重启,就在今天了,所以心头虽怒,但面上还是克制了,转身对马欢道:“马公公,看你了?”
马欢点了点头,越过郑和走上前,从怀里掏出了一本古籍来,那古籍扉页有些泛黄,正是他记录了多年的,他有些颤抖的伸出两根指头,沾上口水,轻轻翻阅了几页,当即大声道:“诸位大人,我大明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宝船一共六十三艘,大小船只一共两百只,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回国,途中到达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此国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此行归来,共购入货物近两百种,香料二十九种、珍宝二十三种、药材二十二种、五金十七种、布帛五十一种、动物二十一种、颜料八种、食品三种、木材三种、布匹等其它杂品八种……?“马欢念完便退到了郑和后面,目不斜视等待看着众人。
郑和盯着杨善道:“杨大人,这些奇珍异宝还少么?“
杨善道:“这些不过是草药、香料罢了,算什么宝物,购买得再多,也毫无用处?”
这话儿就有点无理取闹了,但郑和本着不燥的态度,再一次冲着马欢道:“麻烦你了?”
马欢摇了摇头,重新越过郑和,再一次掏出那本书卷道:“永乐三年我大明宝船抵达爪哇,该国“西王与东王构兵,东王战败,国被灭。时朝使经东王地,都卒入市,西王国人杀之,凡百七十人。西王惧,遣使谢罪。帝赐敕切责之,命输黄金六万两以赎。六年,再遣郑和使其国,西王献黄金万两。礼官以输数不足,请下其使入狱。帝曰‘朕于远人,欲其畏罪而已,岂利其金耶?’悉捐之。自后,比年一贡,或间岁一贡……。进贡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共五百件,十月十日,大明宝船从苏门答剌开拔,途中,派一只小分队前往榜葛剌国。十一月六日,宝船抵达锡兰山别罗里。十八日,郑和一行乘风兼程,赶往忽鲁谟斯,便派副使洪保率部分船队驶往天方国。去天方国的目的,则不是调解或册封,而是交易。
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国四时常热如夏”,物产丰富,商业贸易发达。我大明宝船以大量的麝香、瓷器等物品,换回香料、燕窝以及各色奇珍异宝。
第二日从该国猎取珍珠、玛瑙、香料、奇禽异兽等“宝物”,运回国中。次年,天方国王臣,“深感天朝使至,加额顶天,以方物、狮子、麒麟贡于廷。”
马欢多次追随郑和下西洋,亲身访问占城、爪哇、旧港、暹罗、古里、忽鲁谟斯、满剌加、亚鲁国、苏门答剌、锡兰、小葛兰、柯枝、古里、祖法儿等国;为人精通波斯语、阿拉伯语,在郑和使团中,通事、教谕,一身兼两职,既为外事翻译,又负责传播中华文化,由于他”善通番语”被选入郑和船队,曾参加过第四次、第六次、第七次下西洋,作为郑和使团的通事,回国之后,以亲历目睹,”采摭诸国人物之妍媸,壤俗之同异,与夫土产之别,疆域之制,编次成帙,名曰,其中记录多次被官方引用,所以无人敢怀疑,加上为人所说均是有理有据,所以旁人竟反驳不得,许多人往日只听说郑和下西洋如何的祸国殃民,与这些还真不知道,此时听闻下西洋竟有这么多的宝物,不免对先前的传闻有些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