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逍遥江山> 2562章:功名无间及子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62章:功名无间及子孙(1 / 2)

在大漠传国玉玺、嘛哈噶喇金佛渐渐演变成了权利的象征,掌握蒙古大权必须拥有这两样东西,但传国玉玺传到十六国时期,在冉魏灭亡的时候,东晋、燕、后秦各得到了一块,都自称是真的,其东晋的这一块,一直传到后唐李从珂自焚。


后来宋朝建立后,一农民在李从珂的废墟找到这个玉玺,献给宋。最后,到了金,然后到了元,被元顺帝带到北元,此后这尊国宝随着顺帝死去不见了踪影,所以在大漠里嘛哈噶喇佛像成了草原最高统治者的权力,谁拥有了它,谁便有资格做这草原之主。”


杨峥对金一笑所说并非一无所知,喇嘛教能在蒙古贵族延续百年,且成为权势的象征,得益于萨迦派教主八思巴的努力,南宋宝佑元年夏天,忽必烈的jūn_duì 到达六盘山、临洮一带,请八思巴到军营一叙,虽然有的史书记载之前八思巴与忽必烈见过面,但这次是八思巴第一次以教主身份会见忽必烈。忽必烈先是询问了藏族历史和萨迦班智达的情况,随后话锋一转,表示要派人去西藏摊派兵差、收取珍宝。这下八思巴急了,连忙说:“吐蕃不过是边远小地方,地狭民困,请不要摊派兵差。”八思巴再三陈请,忽必烈充耳不闻,八思巴说:“如此,吐蕃的僧人实无必要来此住坐,请放我们回家吧。”正当两人僵持不下时,忽必烈王妃察必的“枕边风”起了重要作用,她对忽必烈说,八思巴要很多老僧在知识功德方面强许多倍,应该将他留下。


于是,忽必烈与八思巴再次会谈,问他:“你的祖先有何功业?”八思巴说:“我的先辈曾被汉地、西夏、吐蕃等地的帝王奉为师,故威望甚高。”忽必烈不了解吐蕃的历史,问:“吐蕃何时有王?这与佛书所说不合,必是虚妄之言。”八思巴将吐蕃之王曾与汉地交战,吐蕃获胜,后又与汉地联姻,迎来公主与本尊神像的经过叙述一番,说佛书虽然不载,但有书记载,查阅便知。


八思巴说的正是唐朝松赞干布迎娶成公主的故事,于是忽必烈翻看汉地史籍,发现这些在里都有记载。此后八思巴又说了些典故,经验证都是真的,于是忽必烈对八思巴佩服有加,请求他传授喜金刚灌顶。但八思巴又提出一个条件:“受灌顶之后,师坐座,要以身体礼拜,听从师之言语,不违师之心愿。”忽必烈哪里肯接受?察必又出来圆场:“人少的时候,师可以坐座。但当王子、驸马、官员、臣民聚会时,汗王坐座。”这样,忽必烈以八思巴为师,奠定了后来元朝以藏传佛教为国教、设立帝师制度的基础。


八思巴应召谒见忽必烈薛禅汗,当时忽必烈夫妇及其子女以世俗人拜见师的礼节会面八思巴,他们共二十五人先后在八思巴前受密宗灌顶。忽必烈向八思巴奉献财宝作为灌顶的供养。


四年后八思巴回藏从康区迎请那塘堪钦札巴僧格受丘戒,完成佛教出家僧人生活最庄严的仪式。不久,八思巴又返回都。当时蒙古汗王对佛教、道教等不同派别的宗教,还能够较公平地对待。所以,佛教与道教之间常发生辩论事件。为了解决此事,蒙哥汗王命忽必烈主持并判定两派优劣,


蒙古宪宗八年,蒙古大汗在都的宫殿隆重举行了佛道辩论会,两派各参加十七人,佛教方以少林寺为首组成,八思巴以观摩者身份出席,但在辩论道教以为论据驳斥佛教正统,佛教方一时无以应对,此时八思巴引用道教的论据进行阐述列举出道教方的论据自相矛盾。最终,辩论以道教一方承认自己辩论失败而告终,十七名道士削发为僧,少许道观也随之改造成佛教寺院。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