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同一时间,河南、山西的豪门地主也愤怒地来到内阁抗议,认为于谦胆大妄为,不堪重用,朝廷当以罢黜,一时声势浩大,好在于谦的人缘倒也不差,曾经的好友都察院的顾佐为其辩解,加江西、河南、山西的不少官员觉得司无辜被劾、为他在地工作成果被人无端质疑而鸣冤道:“作为科道官,居然敢留任因为考察被罢黜的官员,这可有先例吗?莫不是纲纪都要乱掉了!于大人的官声都很好,素有清介君子之名,实乃为国为民的好官。
杨士作为首辅,不可能不面对这些奏折,本着不得罪人的原则,杨士并不想将处分拟得过重,只是责备了于谦两句,这事儿这么过了,有了内阁的态度,于谦做事越发毫无顾忌,先是亲到河南开封一带黄河沿岸视察,发动农民在秋后增筑沿河大堤,更在堤岸两旁种树以巩固堤基,每五里设立一个窝铺,派专人巡守,负责督率吏卒,随时修缮河防。对于刑狱,也多悉心从事,民间有冤狱枉屈的事,人人得直接到巡抚衙门申诉,几乎是全面能手,弄得河南的一干官员坐立不安的很,非但如此,又在山西、河南各县,将交通大道,筑高路基。旁边多开壕堑,多植槐柳等树。路旁或三里、或五里、开凿一井,大行爱民之举,这种保百姓,得罪豪门的事情,自然引起了更多的豪门地主的不满,经过他们的资助的官员得他们指示,疯狂的弹劾。
眼看次次弹劾无果,一些不甘心的官儿干脆将矛头对象了杨士,也不知那个大胆的官儿匿名写了一份,奏折大骂杨士为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这一番大骂立即引起了不少官员的响应,纷纷奏折弹劾,骂得最狠的无一例外是来自江西、山西、河南,说什么太祖高皇帝亲见宰相专权之祸,遂诏天下罢书丞相而立五府九卿,分理庶政,殿阁之臣惟备顾问、视制草,不得平章国事。故载诸祖训,有曰,以后子孙作皇帝时,臣下有建言设立丞相者,本人凌迟,全家处死。此其为圣子神孙计至深远也。及杨士为辅臣,俨然以丞相自居,挟皇之权,侵百司之事,凡府部每事之题覆,其初惟先呈稿而后敢行。及今则先面禀而后敢起稿。杨士之直房,百官奔走如市。府部堂司,杨差人络绎不绝。事无大小,惟杨士主张。一或少违,显祸立见。及至失事,又谢罪于人。虽以前丞相之专恣,未有如斯之甚者。是杨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权;有丞相之权,又无丞相之干系。以故各官之升迁,未及谢恩,先拜谢杨士。盖惟知事权出于嵩,惟知畏惧奉承于杨士而已。此坏祖宗之成法,此乃大罪也,这一番诛心之言,差点没把杨士活活吓死,急忙奏辩解,总算当今圣不糊涂,这事儿才算是此作罢。
但经过这一事,杨士在对待于谦的问题虽说一如既往的支持,但在触碰祖宗法度的事情留有余地,这并非是害怕,而是避免再度引起言官的弹劾,弄得朝廷不得安宁,身为首辅谁都清楚,一个盛世的王朝,最需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