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儿倒也不全是客套,坐在内阁的官儿可谓是心知肚明,虽说都是同时入阁的,但人与人的差距还是有的,就说状元郎马大人,正统年初才充经筵讲官,迁侍读学士,参与的撰修,升侍讲学士,这次入阁也是这个头衔,状元为荣极之人,宰相为官极之人,由状元而为宰相,历代为数极少,由此可知马愉在当时地位之荣耀了。再说这陈循名头虽不如马大人响亮,但也在宣德初直南宫,进侍讲学士,后进翰林院学士。正统年入文渊阁典机要,这次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官职上比起马大人要高了不少,而苗衷侍经筵,预修成,升侍读学士正三品的官儿,也算是荣光无限了,比起上面的三位,徐唏的官儿也不算低,甚至说得上高几分,但比起杨峥来可就差了不少,不说人家是实权在握的正儿八经的兵部尚书,就在年前,人家平定叛乱有功,又晋升为少保,这官儿虽是虚职,但名头好听,最最关键的人家还没走科场不说,还是经过廷推堂堂正正入阁的,这中间的差别之大,不言而喻了,单说名头地位上到也罢了,再说这待遇上差别就更大了,场上之人除了他之外,只要安分守己,哪怕是犯些小错,旁人也不敢多说什么,哪怕是那些言官也不敢胡言乱语,可轮到他就不行了,没经过廷推入阁,这就好比是后娘养的孩子,稍有不慎,肯定群起而攻之丢了官儿不说,还要时时被人笑话,要说心头没气恼鬼才信,可气恼归气恼,但礼仪上可来不得半分马虎,万一那个不开眼的那这事儿说事儿,那他可就成了入阁第一天就被弹劾的内阁大学士了。
当然了除了这一点,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入阁后杨峥的地位,当初杨士奇如此迫不及待的整顿司礼监除了遏制太监的权势,将权势还给内阁外,据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等到自己致仕的时候,交给杨峥手里的内阁首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前朝宰相,好让这位年轻的杨大人一展生平所学,这话儿虽是世人的传说,但天下事没有空穴来风的道理,所以在这件事上他没有半分的换怀疑,所以不出意外的话,他日杨溥致仕返回老家,这首辅的位置便是杨峥,首辅与次辅虽说同样是内阁辅臣,但差别之大,不亚于六部任何一个衙门,后来,资历不够的做的只有端茶递水的份儿,首辅大人好说话的还好说,不好说话的,日子可就难过了,他入阁底气本就不足,当然不想才第一天,就给人不好的印象,所以在礼仪上能做到周到尽量周到,这么做未必管用,但礼多人不怪,总不会有错。
杨峥可没那么多的弯弯道道,客套了一阵,便也落了座与众人寒暄了起来。
一番寒暄后,彼此也慢慢熟络了起来,气氛也就没有先前的那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