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算盘倒是打得不错,只可惜天下那有好处都占的道理。”杨峥淡淡一笑道,稍作停顿了后,话题一转,道:“皇上对此什么态度?”
于谦苦笑了声,道:“问题的关键就在这儿,对于百官上的奏章骂王振的那些罪名,皇上倒也认可,但在如何处罚王振这件事上,皇上却只字不提。”
杨峥默默不语了一会儿,道:“都说天家无情,看来这事儿也不全对,依我看小皇帝八成是王振动了恻隐之心了,舍不得杀他了,眼下大敌当前,皇上碍于局面不得不对王振的党羽王山、毛贵、王长随动了杀心,但王振皇上却迟迟不见动静。如此看来,皇上对王振的感情之深,只怕不是寻常臣子能比的。”
于谦迟疑的道:“这么大的罪名,皇上都能放过他,这不太可能吧?”
杨峥道:“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实哀;夫差存越,终丧其吴。亲无过父子,然广逆恒有;恩莫逾君臣,则莽奸弗绝。是以人心多诈,不可视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终无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为智者乎?这个道理于大人不会不明白吧?”
于谦微微一愣,这几句话来自《罗织经》,这本让人汗颜的书,是武周酷吏来俊臣所著的一部专讲如何罗织罪名,陷害杀人的书。酷吏周兴临死之际,看过此书,自叹弗如,竟甘愿受死;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此书,冷汗直冒,却不敢喊冤;女皇武则天面对此书,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杀机遂生。来俊臣为人不怎么样,但这几句话儿却是大大的有道理,就比如杨峥刚才说的那两句,就直指人心了,这人受害常常是因为对人没有仔细的察验,人遭受祸患往往是由于对人心慈手软。齐桓公过份相信他的臣子,以致死亡实在让人哀痛。吴王夫差没有吞并越国,最后却导致吴国的灭亡。关系亲密没有超过父子的,可是像杨广那样的逆子却总是存在;施以恩德没有超过君对臣的,但是像王莽那样的奸臣起却从未断绝。因此说人的内心隐含着太多的欺骗,不能光看他的外表。世上的事缺少情爱,做好事的人最后却得不到功劳。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防范别人不要心存侥幸。真正聪明的人就会知道如何学习这种技巧,才会避开诸多的祸端,来俊臣为人不怎样但这一番道理据说学的人不少,就连前朝的蔡京等人都是他的忠实的小弟。
于谦瞥了一眼一脸认真的杨峥,迟疑的问道:“大人的意思是说王振有可能读了这本书?从而知道了皇上的性情知道皇上不愿意杀他,所以才会这么淡定?”
杨峥摇了摇头,道:“不光是这一点,以王振的为人,他立志成就大事没权的时候尚且能保持温顺,可一旦掌握了权势,众人的生死大权都在他一念之间,你说他会如何做?”
于谦想了想道:“必是用手段控制这些人,为己所用。”</>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