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秦朝建立宰相到太祖皇帝废除宰相中,皇权与相权矛盾颇深.宰相的权势大了,皇帝的权势就弱了,所谓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盅其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兴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说的就是相权与君权的不相容,彼此都存有防范心理,在这种猜疑防范心理下,君臣之间不可能建立真正的信任关系,这决定了君臣关系,尤其是君相关系的脆弱性和暂时性,曾经多次对臣下大屠杀的太祖皇帝也有过“明良相逢,古今为难”的议论,可见帝王对相权的防备有多么的严,自从王振死后,司礼监的权势除了披红权重新回到了皇帝的手中外,其他权势一并归为文官所有,换句话说,如今的内阁已不是洪武爷那会儿的内阁大臣了,除了没有兵权外,其他的和宰相差不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宰相还要大几分,这样的局面那个皇帝能放心,不杀杨峥已算不错了。
当然了,也有人认为这是小皇帝与杨峥相谈甚欢,说到底这场战事算是打赢了,皇上高兴,内阁也高兴,天下官儿,百姓都跟着高兴,哈哈大笑几声也不算什么大事。
种种猜疑经过不断的传播,早已变了味,说得凶的干脆说杨峥威逼皇上,小皇帝害怕不得不以学上了刘备以笑声掩饰,作为当事人小皇帝与杨峥却对此不闻不问,甚至听都不曾听一下。
正统十五年,正月初一。
这样的日子,最适合的就是进庙烧香拜佛,求一年的平安。
杨峥本不信这些东西,但抵不过大小姐、沈艳秋信,两人好说歹说才说动了杨峥走出了杨府。
本朝佛教,因太祖早年出身于僧侣,对于佛教有意加以整顿。洪武元年即在南京天界寺设立善世院,命僧慧昙管领佛教,又置统领、副统领、赞教、纪化等员,以掌全国名山大刹住持的任免。三年又召集各地僧耆,规定寺院为禅、讲、教三类,要求僧众分别专业。随后又召集江南名僧至南京,启建“广荐法会”及点校藏经,进行刻版。对于僧人普给度牒,废除过去计僧卖牒的免丁钱,并命各地沙门讲习《心经》、《金刚》、《楞伽》三经,加以规范,到了年老的时候,眼见佛家之火连绵不绝,干脆撕下了容忍的面皮,直接下了指令,凡是各州府县只许保留大寺观一所,僧众集中居住,限各府不得超过四十人,州三十人,县二十人。规定男子非年达四十岁以上,女子非五十以上者不准出家见。复通告全国,防止僧俗混淆,规定僧人诵经仪式和施主布施金额,由于洪武爷打击佛家的力度,所以本朝佛教文化一直不算好,寺庙也多有限制,除了南京、安徽有几座不错的寺庙外,全国各地好的寺庙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