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必须立即做出决定。”英国人的态度稍微温和一些,但没有本质区别,“是单方面维持与中国的战争状态,还是回到联军阵营,与中国政府达成和平协议。大英帝国政府希望德国政府在二十四小时内做出回答,否则将会认为德国选择继续维持战争状态,并在和平协议中取消有关德国的条款。”
一个最后通牒,表明英国、法国、俄罗斯和美国,还有意大利和日本,已没有心思继续这场游戏。于是,尽管怒不可遏,但德国人还是回答:“我必须先与柏林进行讨论,然后才能做出正式答复。”
“可以。但只有二十四小时。”英国人表现了自己的绅士风度。
“只有二十四小时。”法国人重复了一遍。
只用二十四个小时,与柏林讨论一件极为重要的、涉及德国和皇帝的面子的重要事件,并且还要达成一致意见,时间无疑很紧张——而且这件事牵扯到了皇帝本人,无论任何决定,都必须征求皇帝的意见。
不过德国人还是完成了这件工作,在最后期限之前给出了正式回答。
“……德国政府同意参加谈判。”他表了一篇冗长的讲话,为这个决定寻找了很多看起来很合理的理由,但对于英国人和法国人来说,具有意义的只是最后一句话。
他们笑起来。英国人说:“全世界都将位德国政府的明智选择感到欣慰……”
然后他的笑容僵住了。
“德国政府的谈判条件是,”德国人开始宣读文件,“第一,中国政府必须向德意志帝国支付十亿两白银……”
“十亿两!”英国人叫起来,“这根本不是一个有诚意的谈判条件。”
毫无疑问,中国政府不可能支付一笔如此高昂的战争赔款——甚至不可能通过贷款获得这笔巨额赔款。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英国人已经通过各种方式逐渐控制了中国的税收,他们很清楚这个国家的财政状况。
而且德国人的要求存在两个危险性:要么,它会导致谈判破裂,这样柏林就可以让事态回到原来的老路上;要么,中国接受这个条件,因为它无法支付那么多赔款,德国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获得许多它原本无法获得的东西。
比如遍布中国的德国租界和军事基地,比如中国的经济命脉和矿产资源,比如一个单方面对德国企业敞开的市场。
在政治上,英国人永远保持着足够的敏感和警惕心。因此现在,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不得不站出来维护中国的利益。
十亿两,绝不可能!
但德国人坚持他们的条件。“十亿两白银,是补偿德意志帝国的损失的最低金额。”
“中国人无法接受这种条件。德国政府的条件将会导致谈判破裂。”英国人坚决反对。“大英帝国政府不会将这个要求列入谈判条款。”
法国人也反对。“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同样拒绝将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列入谈判。”
“十亿两,一分也不能少。”德国人态度强烈的坚持,接着指向窗外,“请注意听,德*人正在举行抗议活动,反对与中国政府谈判,我们……”
窗外确实传来了德国远征军的幸存的抗议声,反对谈判,要求复仇,但英国人的唯一反应只是——
“很好。”他说,“如果德国政府愿意要十亿两,那么请你们派遣十万人的增援部队,自己找中国政府要吧,大英帝国将按照自己的方针完成谈判。”
注:兰利是美国航空先驱,以及舰载机技术的试验兰利研制的第一架飞机的飞在军舰上进行,弹射起飞,但没能取得成功
注2:历史中为18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