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一八九三> 第五百一十六节 登基阅兵[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一十六节 登基阅兵[上](2 / 2)

谁都对这样的事情感到不满。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的公使直接提出了批评和谴责,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公使也在私低下不断吐着酸水,只有日本,显然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因此没有资格表评论。而所有这些声音让大清帝国的辅政大臣们感到头痛欲裂:一大半指责是冲着他们去的。他们可以忽略国内的将军的怨言,但绝不能怠慢西方公使的意见,却又必须全力阻止这些公使提出的让自己国家的jūn_duì 参加阅兵的要求。


只是美**队和英**队就已经是严重的麻烦,如果再加上德**队、法**队和俄**队,那么皇帝的登基阅兵就会变成两年以前八国联军在北京进行的阅兵的缩小翻版,然后就会损伤皇帝的威严,还有他的愉快心情。


不能让更多西方jūn_duì 参加阅兵。为了做到这一点,辅政大臣们几乎耗尽全部精力,连续二十天没有干别的事情。而当他们终于说服几个主要国家的公使、刚刚松了一口气,才现还有更多麻烦正等着自己。


过两万名士兵,加上为了装点喜庆气氛而必须观礼登基阅兵的数以万计的官员亲属和八旗子弟,再加上要么真心庆祝要么只是为了看热闹因此自观礼阅兵的不知道会有多少的平民,规模如此庞大的活动显然不能在紫禁城进行,甚至不能在北京城进行,必须将它转到其他地方,而这只是第一步。


选择场地,修建观礼台,寻找军乐团并找人谱写阅兵时演奏的乐曲——接受检阅的部队进行时的军乐很容易解决,可以使用西方乐曲,但是大清帝国没有国歌[注],必须创作一乐曲代替——安排皇帝和各国公使的出行路线,部署阅兵现场的安全保卫力量……


所有这些工作没有一件是轻松的。


特别是最后一项,阅兵的保安部署。最初,辅政大臣们以为它的意思指是派遣士兵维持现场秩序,对于北京的驻军来说这是他们非常熟悉的,不需要特别在意,但是umbre11a的军事顾问很快提出批评,宣称除了维持秩序,安全保障工作的重心应当是防范“恐怖份子”投掷炸弹或者使用自动步枪、机枪和冲锋枪向观礼台扫射,然而这就是北京的驻军不了解的了,也没有能力解决。


那些颓废的、就算对付只有大刀和长矛的拳民也感到吃力的士兵,遇到使用炸弹、自动步枪、机枪或者冲锋枪的乱党,表现绝不会比一个手无寸铁的平民更出色。只有几支新军的士兵能够对付这样的场面,但是那些先进的武器的杀伤范围又是那么的广阔,谁也不能保证皇帝或者哪位大臣不会被流弹击中。


而且军事顾问还在继续渲染“恐怖袭击”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强调经过精心伪装的炸弹很难被常规的方法辨别出来,那些身上捆绑着炸弹和钢珠的、以自我死亡为代价制造爆炸的“人体炸弹”不需要接近目标就可以完成任务,还有一种叫做“安非他命”的药物可以麻痹“恐怖份子”、使他们感受不到疼痛、并忘我的继续袭击……最后,军事顾问举了菲律宾的例子,用美国陆军的惨重的伤亡证明他们的观点,甚至拿出一些极为恐怖的照片,结果几位大臣都被吓坏了。


他们不是没有考虑过可能有人暗杀皇帝、皇族成员或者某位重要大臣,知道有一些乱党正在进行推翻大清帝国的活动,而且这些人已经制造了几次不成功的暴乱。但是,军事顾问提到的暗杀方式是他们闻所未闻的,即使是李鸿章和张之洞这样的,与西方世界有过交流的大臣,也是第一次听说存在如此凶狠残忍的袭击手段。在这些手段面前,没有哪支jūn_duì 可以保护皇帝、皇族成员和他们的安全,只有在“恐怖份子”动袭击前将他们消灭,才能消除隐患。


几位辅政大臣投入了所有力量加强阅兵的保安工作,抽调了能够抽调的每一个士兵,但还是感到不够保险,总是觉得存在疏漏,因为即使是三个独立步兵旅的士兵,也没有接受过防范“恐怖袭击”的训练。于是最后,经过反复考虑,这件事获得了一个结果:在李鸿章和良弼的建议下,阅兵的保安工作被交给了umbre11a公司。


它是专业的,有这一点就足够了,钱只是一个小意思。


※※※※※※※※※※※※※※※※※※※※※※※※


注:直到19o6年,清政府才选定了一代国歌,而正式国歌《巩金瓯》直到1911年才被确定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