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大明1617> 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粮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粮价(2 / 2)

史可法终于写完了书信,抬手揉着手腕子,听了叔父的话,他有些不以为然的道“三叔又危言耸听了。大雪封道,漕船难行,有些波动也是常见的事情,怎就把事情说的这么险恶,好似京畿一带就要缺粮一样。”


史从斌呵呵一笑,转过话头,说道“你刚写信给谁?”


“黄宗羲,字太冲。”史可法道“其上京来上奏疏,乞给东林诸君子平反,嗯,就是为其父而来。”


“这人是个孝子啊。”史从斌赞道“听说他手刃崔呈秀,皇上都知道了。”


“也没有。”史可法道“黄太冲是在大堂上斥责崔某人,使其又惊又惧,后来没多久崔某就被处死,并非被太冲所杀。”


“原来如此,看来是传言不实。”


史可法不愿多谈这事,大家虽知是谣言,但自黄尊素被魏阉所害之后,黄家在浙江老家过的很艰难,黄宗羲是长子,这几年带着弟弟们奉母在老家过活,兄弟们每天读书,收的租子不多,勉强够吃食而已,一大家子读书人,黄家那点地也就供个温饱吧。


黄宗羲在上个月至京师,正赶上提审崔呈秀,一群东林大佬的后代冲到刑部大堂,把崔呈秀揍了一通,打的这个阉党重要人物灰头土脸,胆战心惊,后来传出谣言,说是黄宗羲大义凛然斥责崔某,崔某哑口无语之际,黄宗羲上前扑扑几刀把崔某扎了个透心凉。


这事连皇帝也知道了,后来才知道是完全的瞎说八道,这事正好是在铲除阉党的紧要关头,朝廷出需要黄宗羲这样的忠臣孝子来助阵,于是黄宗羲旬月间名声超过了同辈,传颂于大江南北。


不过史从斌对这事并不是很在意,他问侄儿道“你写信于他,是何事?”


“明年必开恩科,我与几位好友要一起应考,打算搬住以一起砥砺文章,互有些进益。黄太冲住在绍兴会馆,我打算叫他来一起读书,他虽然尚未进学,然其家风朴实,又在绍兴读书多年,学问是足够的了。”


“其余诸人为谁?”史从斌道“莫不是有王正志,李梦辰几个吧?”


史可法可能是出于某种逆反心理,越是叔父与和记打的火热,并且一再告诫史可法不要介入与和记的争端,史可法就越刻意的与和记为敌。几个举人曾经到和记门前闹事,史可法就引为知已,常相往来,现在俨然成了知已。


而史家在这事上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共识,既不从和记反明,也不助大明剿灭和记,在这事上,不少地方豪强都是一样的看法。


如果和记是李闯那样的农民军,最少在崇祯十五年以前,各地的士绅都是反农民军的,到孙传庭被打败之后,天下人皆知大明已经不是李闯的对手,这才有士绅阶层尝试着和李闯合作,但一旦李闯暴露出残留的农民军习气之后,大量的官员和士绅又再次抛弃了李闯,选择南明或是投降清朝。


和记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张瀚原本就是名臣之后,士绅阶层出身,又成了大豪商,其商行,jūn_duì ,都是一步一步走到高位上来,现在其在草原的统治已经稳固,对大明军事上有优势,财力上更有明显的优势,一旦张瀚挥师南下,胜负谁能预料?


对士绅阶层来说,大明与和记,随便挑一个来说肯定还是大明,因为现在大家的日子过的都还不错,为甚要换个主上?但如果大战起来,谁也不会出头替大明与和记拼命,因为和记也能成就一番伟业,开创一个相当不错的王朝。


张瀚的为人处事,还有本事,看看各地的和记商行,不就什么都知道了?


“叔父一向与和记相厚,以前利润很大,也回馈家族颇多,侄儿也不便说什么。”史可法忍不住道“可是现在张瀚已经成逆贼,窜回草原,诚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这般乱臣贼子,不知道叔父和他们牵扯什么,我史家也是世代书香世家,没得坏了名声。再者,叔父与他们做了好几年的买卖,除了给族中的,多半都存在他们的帐局吧,这一下和记商行帐局全躲了起来,却不知道叔父哪里去寻他们?”——


昨天吆喝了一声,今天得到诸多朋友的大力支持,十分感念,无以为报,今晚就更三章,争取咱们又快又好的把书结好……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