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现在正站在上帝之城的路口,通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武装势力依旧全面戒备着……”伴随着主持人的介绍,摄像机转向了正前方,就看到一堆破烂油桶堆积起来的堡垒,后面隐隐绰绰地站着十几个人,他们手里都端着重型机枪,对准着入口的方向,但那些人却没有扶着机枪,倒是在后面上蹿下跳,似乎很是兴奋的模样,甚至还和摄像机挥手起来,“他们此时正在向我们示威,相信,如果我们再前进一步的话,他们就会立刻开枪……”主持人的介绍词没有任何停顿,继续往下介绍着。
里约热内卢电视台的主持人来到了现场,正在进行直播报道,电视机前有超过六百万人正在收看。
就在此时,一个留着平头的年轻人快步从主持人的身后走过,他突然就伸出手,抓住了主持人脖子上的一条金项链,用力拉扯起来。主持人被吓了一跳,直播立刻被中断,捂住了胸口开始挣扎起来,扛着摄像机的摄像师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切,显然也被如此大胆的行径吓坏了,摄像机镜头开始用力摇晃起来,旁边的杂音传来,“帮助她,快,帮助她……”
那年轻人硬生生把金项链拽了下来,然后就快速逃跑走了,摄像机镜头一阵天翻地覆,让人根本看不清楚,只听得到一阵乱七八糟的呼喊声和喘息声。
电视机前正在收看电视的人都纷纷发出了惊呼声,虽然每个人都知道里约热内卢当地治安十分糟糕,抢劫犯、小偷、毒/贩子横行,但是在电视直播过程中真实上演的抢劫,还是远远超出了想象,让人们错愕不已。
哈维尔-尤利尔(xavier-ulliel)站在电视机前,仰头看着这讽刺的一幕,轻轻摇了摇头,却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合适的话语来形容如此情形,“欢迎来到里约。”身边传来了一个声音,让哈维尔条件反射地转过头去,然后就看到了站在眼前的中年男人,他主动伸出了右手,“马丁-阿图尔,我刚才听说,你正在找我?”
哈维尔连忙与对方握了握手,“你好,我是哈维尔-尤利尔,‘纽约时报’驻里约热内卢的记者。”
马丁有些怀疑地上下打量了一番哈维尔,不是他不相信哈维尔所说之词,只是哈维尔看起来根本不像是记者,一件浅蓝色的背心搭配一条白底花纹的沙滩裤,脚上还穿着一双黑色的夹脚沙滩拖鞋,这模样完全就是前来度假的游客,怎么可能是记者?
哈维尔心里也很是无奈。
虽然他是“纽约时报”的外派记者,但只有名头威风而已,事实上更像是被流放到了巴西来一般。对于美国来说,南美洲更像是他们的后花园,这里每天发生的新闻数不胜数,但能够登上美国主流媒体重要版面的新闻却凤毛麟角。
哈维尔在里约热内卢待了三年时间,几乎每天都一定会发新闻回纽约,但被采用的却屈指可数,他几乎就这样被遗忘在了这片土地之上,从以前的雄心壮志到现在的懒散度日,所有野心和企图都已经逐渐被磨平了。
今天,哈维尔的确是正在沙滩上晒太阳,要不是去买烟的时候,意外看到了直播新闻,他也不会出现在“巴西环球报”的办公室了。哈维尔刚才几乎是一路狂奔而至,因为他的新闻嗅觉告诉他:这是他的机遇,千载难逢!他必须抓住,紧紧地抓住。
不过,这些话哈维尔自然不能告诉马丁。
哈维尔从沙滩裤的侧口袋里拿出了一张卡片,递给了马丁,“这是我的名片。”同时也是他泡妞的法宝,所以必然随身携带。
马丁接了过来,端详了一下,确定了基本信息之后,这才收回了视线,“所以,‘纽约时报’的记者找我有什么事?”
哈维尔指了指身后的电视机,此时直播已经恢复了正常,主持人脖子上的金项链已经不见了,不知道那名抢劫犯是否被
了,“我想要采访一下当天的情况,然后把新闻传回纽约。”
其实哈维尔没有说的是,他最终目的是前往采访“上帝之城”剧组,不过他不知道剧组的联系方式,也不知道剧组的下榻地点,所以,哈维尔就率先过来寻找马丁了——这是当天报道最详尽最权威的新闻。如果可以在马丁这里取得突破口,哈维尔不介意和马丁合作,联合报道,毕竟马丁是地头蛇;但如果事情不顺利,哈维尔也是有自己消息渠道的,兜一个圈子之后总是可以和“上帝之城”联系上,毕竟他们都是美国人。
“采访我?”马丁颇为意外地看向了哈维尔,他是记者,通常来说,他才是负责采访的那个人,而不是被采访的对象。
哈维尔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对于里约的民众来说,你是记者;但对于纽约的民众来说,你是第一线的目击证人。”简单的一句话,就让马丁眼前一亮。果然,能够成为“纽约时报”的一员,肯定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