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明末称雄> 第754章 下海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4章 下海潮(1 / 2)

午门外,袁继咸的马车缓缓停下,次辅李邦华立即走了过来,和以往一样跟首辅打招呼。


眼睛通红,元辅昨晚没睡好吧


袁继咸看了眼自己的这位本省同乡副手,点了点头,睡不好啊,皇上已经决定明年夏天御驾西征,要发兵三十多万。而到明年夏季前,朝廷还得完成首次官吏大考,这事赶事的都碰一块了,哪能睡的着啊。


内阁的首辅和次辅都是江西人,首辅袁继咸江西宜春人,次辅李邦华江西吉安人,相邻的两个府,甚至连乡音都是差不多的。当初明末时,首辅周延儒和次辅吴甡都是江南人,一个江北一个江南,同在内阁,却矛盾重重,结果还弄出了江北党和江南党。如今的两位江西阁老,倒是配合不错,袁继咸天子老师,威望极重,李邦华新为次辅,也是极力辅助首辅,恪守本职,内阁上下倒是难得的上下一致。


李邦华只是笑笑,没多说什么。皇帝在总理会议上的那番话,已经让他明白西征是必然,就是亲征也很难改变,因此现在听到确切的消息,他也不惊讶。两人并排着进入午门,后面一众官员随后。


两人刚进入内阁衙门,结果就有内侍来传旨,召他们前往乾清殿。


一同被传召的还有其它五位总理参政。


臣叩见陛下。


不用行礼了,都坐下。刘钧坐在上首对一众中枢重臣道。


今日朕召诸位总理参政前来,有两件要事吩咐。这第一件,是朕已决意明年五月亲征漠西蒙古,打仗是jūn_duì 的事情,但外交后勤这些需要由朝廷诸官配合支持。筹备粮草,准备器械,拔付战争的款项费用,另外还要派出使臣前往叶尔羌沙俄甚至是乌思藏等地,尽力做些外交工作,拉拢分化敌人等等,这些都要马上去安排并抓紧。


七位总理参政,都只是点头,没有人再反对了。


很好,既然大家都点头,那就要全力以赴,不要阴奉阳违。有意见就说,没意见了就努力去落实,朕最讨厌的就是阴奉阳违,背后扯后腿的行为,若有人有这样的念头,朕绝不容忍。


好了,第二件事,就是官吏大考。这也是一件大事,朕很重视此事,也希望你们重视起来,朕准备从朝廷各部衙抽调专人,组成一个联合考核组,专门负责此次考核。


官员考察,其实各朝都有。


比如明朝之时,就有专门的京察制度。


京察是京官考察,最初三年一察,后来十年一察,最后又改为六年一察。四品以上官员考察后,或升或黜,由皇帝亲自裁决,五品以下的退休降职免职和革职各有不同,也称为内计。


有内计当然也是外计。


外计就是专门考察地方官员,也称为大计。在明朝时,京察是由吏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联合负责主持。


这种考核制度本质上当然是积极的,京察把考察的不称职官员共分为年老有疾罢软无为贪yín 酷暴素行不谨浮躁浅露才力不及八类,其中年老有疾强者退休,罢软无为贪yín 酷暴者革职为民,素行不谨者免职,浮躁浅露才力不及者降一级外调。


考察的方式,则是采取向部院发出访单匿名考察,完成后由内阁票拟去留,或者发还各部院重审议定,最后造册奏请皇帝裁决,将察疏下发。在京察结束后,言官对留用官员的弹劾,则称为拾遗。


因京察免职的官员,不得再叙用,而被言官拾遗所攻击的官员,一般也无人有幸免。


不过从万历时期开始,京察就变质了。京察开始成为党争工具,东林三党三大派系相互倾轧,势如水火,直至明亡。


晚明之时,内阁辅臣以尚书衔兼殿阁大学士,掌握票拟批答的权利以协理朝政,地位在六部之上。


而内阁辅臣再掌管吏部兼领铨选,那就与前朝的宰相无异了。因此到了后来,明朝特别规定吏部尚书不入阁。


但在明朝的京察制度里,虽然由不入阁的吏部尚书与左都御史联合主持京察,可最终还是要送到内阁票拟决定去留,尤其是当时不论是都察院还是六科,还是六部,其实都算是在内阁的领导下的,因此京察最终才会变成了党争工具。


大汉现在要两年一考,包括京官考察和地方官员大计。刘钧可不希望最后这个官吏考核,成为了朝中官员相互结党攻击的工具。因此,这第一次的考核就极为重要。


不把考核的职责交给某一部衙,而是每次考核从各部衙中抽调人员,组建一个专门独立的临时性考核组。


考核的流程,则是官员先写述职报告,自陈政事得失。同时,调查组通过明方和暗察对官员的政绩操守等做调查,同时该官员任内的上司同事下属,也都需要写一份关于该官员的报告,还要调查他任内的帐目以及私人的财产,按刘钧的意思,最后还要进行公示,公示他的任职得失财产数量等等,公示期内,对所公示的内容有疑议的,可以检举。


总的就是分为三步,自述,包括上下级以及共事同僚们的评述报告。调查,包括明访和暗查,查任职得失,往来帐目,私人财产。最后一步,就是公示,把调查的结果都公示出来,接受检举。接到检举后,必须给予调查,出示结果。


这样的考核就非常严苛了,有问题的很难逃过。


就算没有什么大的贪污等问题,可最终也还要对他们的任内政绩考核,最后评出称职勤职供职三个等级,进行奖惩。


甚至在述职报告里,还得附交一份申论,以此阐述对国家大政的意见,提交对本职的一些施政方针。


大考不但要考廉洁奉公的程度,还要考核任职理政的能力。


京察和大计都要以四格六法做为考核标准,四格就是才守政年。才是指才干,分长平短三等,守是操守,分廉平贪三类,政指政务,分勤平怠三类。年则指年龄,分青中老三类。


至于六法,则是指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足年老有疾等六个方面的缺失。经过考核,被列入不谨罢软者,革职处分;属浮躁不才者降级;年老有疾者勒令退休。


除了四格六法外,考核还有一个硬性的指标,就是规定了淘汰率。每一品级的官员都有一个淘汰率,若是那些年老有疾者勒令退休后,把不才浮躁不谨罢软等革职以及降级后,还没达到硬性淘汰率,就要把考核成绩排在后面的那些人里,直接再淘汰一批直到达到指标数字。


这个硬性淘汰指标,才是这次大汉官吏大考最狠的一招。


在这一招下,不官怎么官员包庇放水,最终你都得淘汰掉定数量的官员,然后补充新鲜血液。


大考由各部衙抽调的这个官吏考核组负责,但内阁御史台议会,依然对考核组有监督之权。


对于那些考核中发现有贪腐渎职的官吏,要追究责任,移交司法系统审理。


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官吏,由吏部给予升迁,对于成绩平者,维持原职,对于成绩差者,给予降了中或者革职。


jūn_duì 方面,则不在这次的考核范围之内,军方由兵部枢密院等jūn_duì 内部系统衙门组成考核组单独考核。


考核组负责的是考核,最后提供考核调查结果,最终的处置,则由议院和御史台监督内阁吏部执行。


在这整个考核过程中,皇帝握有最终解释权。朝廷所有的部门都参与进来,但谁也没有独自决定的权力。


赶在年底各衙封印放假之前,朝廷向天下公告了官吏大考的详细内容。


这是要大清洗啊


顺天府衙门里,一个不入流的无品书吏早书到衙门,照例烧了壳开水,然后泡了杯茶,开始看报。


结果头版头条就是考核的详细章程,看完后,李德不由的直嗫牙。


李德是个无品的吏员,但吏也是有等级的,李德是个经制吏,还是个吏目。现在朝廷已经不限制吏员升补为官。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