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大逆转1906> 第374章 商人和大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4章 商人和大师(2 / 2)

“老板好不容易装个逼,你都要和他抢风头,真是不长眼,活该!”那个经理走过去低声教训道:“以后记住,这种时候绝对不要和老板抢风头……”</p>


…………………………………………………………………</p>


中国文史院。</p>


这几天,文史院里汇聚好多来自各地的“国学大师”,有文史院自己内部的,和各大机关院校的“家养大师”,也有没进编制的“野生大师”。其中“野生”的占了一半以上,其中还不乏知名人士,像什么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等,好多圈子里的大腕。</p>


新中国刚建国的那几年,因为文总的严重偏科倾向,加上对大师们根本不重视,很多自负才名的“大师”也傲娇了一把,根本不理会文史院的招募,想显示一下文人的风骨。但我们都知道,所谓“文人风骨”这种东西,有肯定有,但数量嘛,就别提了,至少绝大多数文人没有这种器官的。他们的傲娇,无非就是想自抬身价而已。</p>


但他们哪里知道,这文德嗣领导的科社党政府完全是个异类,根本不按他们想象的剧本来演嘛。说好的“三顾茅庐”啥啥的,怎么就木有了啊?就算你老人家日理万机,没有时间来三顾,一顾也行啊,甚至都不需亲自,派个人或者送份帖子来也好啊。</p>


可科社党就好像他们不存在一样,别说是上门来请,就连封邀请信件都没有。其实招聘这类大师的名额也是有的,但招聘启事都是公开登载报纸上,或者在电视收音机里公布。科社党对于这些人的态度就是,我已经宣布了,你们爱来来,不来拉倒。</p>


那几年“大师”们心气还是很高的,除了那些没啥名气的或本身就是科社党圈子的,会跑去应聘之外,那些自负才高八斗,经天纬地的人,才不会屁颠颠的招之则来呢。这些人自诩“当代隐士”,结成了一个个小圈子,平日诗词唱和,互相吹捧。他们这些人本身也有一定经济实力,家底都是比较厚的,加上国内社会稳定,物资供应日益丰富,这种优哉游哉得日子过得倒也惬意。</p>


但这种生活不是他们的追求啊,至少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这种追求,隐士的日子虽然潇洒舒服,但如果是要他们一直这样过,那可是真的要了亲命了。大伙十年苦读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为了做得人上人,高居庙堂,光宗耀祖吗?谁踏马真的想当隐士啊。</p>


原本他们还抱着“新政府肯定会后悔他们的做法,当时候hold不住了,就会八抬大轿来请咱出出山”的心态。但他们又想错了,科社党还真的就当他们不存在了。</p>


没几年他们就后悔了。新中国的国力日新月异的增长着,实力膨胀的速度得简直就像做梦一般。数年之内就完全扭转了中国之上个世纪以来的颓势,以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实现了大逆转,到处开疆拓土,在国际上纵横捭阖,数年之间连续推倒了法兰西,打残了日本,车飞了荷兰,现在把毛子也打哭了。现在不但国力强盛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一流列强,国民生活质量也到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程度,就连国土面积也扩大到了远超任何一代的水平。</p>


眼见一个远迈汉唐的盛世就要到来,大师”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现在都悔青了肠子,为啥当年傲娇呢?真是太蠢了。当时一时糊涂没去应聘,结果便宜了一帮籍籍无名的小字辈,现在连陈寅恪周树人梁漱溟熊十力这些小家伙都成院士了。尼玛,这文史院院士可是相当于前朝翰林啊!</p>


虽然学术界都知道,在中国的“五大院”体系里面,文史院是不受文总重视的。不说和科学院工程院社科院那些“亲儿子”“亲闺女”比,就连艺术院这种“童养媳”都有不如。但哪怕只是五大院里的“丫鬟”,那也是政府正规编制啊。现在一个文史院院士的头衔,在圈子里也是有极高含金量的。而且随着新中国政府的威信和实力的上升,这个含金量还越来越高。大师们现在都后悔得捶胸顿足,恨不得踢自己两脚。</p>


现在他们都挖空心思想钻进体制里,哪怕不可能再像前朝那样风光,但也有机会接触上层啊。所以他们现在都密切注意媒体公告,一旦听说政府有什么需要,他们二话不说就会跑来帮忙,不需要上门去请,也不需要什么请帖了。哪怕自带干粮都行,当然科社党还不会抠门到这种程度,只要来参与政府项目的人,路费生活费都是要管的,还有各种补贴和报酬。</p>


半月前文史院又刊登公告召集全国“大师”们来参加政府项目,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给那些新领土重新取名,包括城镇乡村山川岛屿等等。“起名字”这工作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这还真是个力气活,以前到手的地盘少还好说,文总自己就拍板了。</p>


可最近大半年吃下的地盘实在太多了,文总可没这种美国时间去琢磨,别说是他,就连政府有关部门看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也觉得头皮发麻。现在别说从毛子手里搞来的失地,就连南洋东印度那一片都还好多地方没改名呢。</p>


所以总理张立铮就建议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嘛,政府部门也忙不过来啊。文总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政府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地名,一面让文史院牵头,带着那些大师们去玩,这也是给他们找事儿做。</p>


“这中亚也算是中国安西故地。君不见唐朝时的地图有延伸到这里吗?所以我们收回故土也算是合情合法合理的。”</p>


“可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中亚的势力范围没那么大啊?”</p>


“呵呵,唐朝到现在一千几百年了,人口不会增长吗?这人口一增长,自然地盘就要扩大。有什么好奇怪的?”</p>


“喔,原来话也可以这样讲啊?”</p>


“那是当然!”</p>


“根据古籍,在下认为不周山就是这个帕米尔高原……”</p>


“不对,《山海经》上说,不周山是在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应该是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山……”</p>


“但是高加索山现在还不是咱的啊。”</p>


“切,以后打过去就是了嘛,先把名字起好,到时候直接就可以用了。”</p>


“兄台真是高!”</p>


现在大师们就分成了几十个小组,一边翻故纸堆,引经据典,一边互相讨论着。</p>


……………………………………………………</p>


ps:特别向各位读者大大们征集新领土地名……</p>


&20804;&24351;&22992;&22969;&20204;&65306;&35831;&24110;&24537;&30334;&24230;&19968;&19979;&21476;&20170;&20070;&27861;&32593;&65292;&31532;&19968;&20010;&23601;&26159;&65292;&35831;&24110;&24537;&28857;&36827;&21435;&21040;&39318;&39029;&31614;&21040;&19968;&19979;&12290;&21476;&20170;&20070;&27861;&32593;&20844;&30410;&20070;&27861;&30334;&19975;&20154;&22823;&25509;&21147;&65292;&35753;&25105;&20204;&19968;&36215;&21161;&21147;&27665;&26063;&25991;&21270;&20256;&25215;&65281;&65288;&119;&119;&119;&46;&103;&117;&106;&105;&110;&115;&104;&117;&102;&97;&46;&99;&111;&109;&65289;</p>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