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大汉箭神> 第376章 大一统(求月票,求推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6章 大一统(求月票,求推荐!)(1 / 2)

梁啸和董仲舒的论道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梁啸有自知之明,他对汉史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经学却是一窍不通,连经学原文都没读过,如何能与精研数十年的董仲舒论道?一旦陷入对具体经义的争论,董仲舒分分钟秒杀他。


所以,梁啸绝不在细节上纠缠,一开始就直奔董仲舒的要害:你们公羊学派所传的是孔子所传的原文吗?你们所说的义理,是孔子想要表达的义理吗?


按照经学的分类,是今文学派。


所谓今文经学,就是秦亡以后,通过记忆默写出来的经文,最典型的就是伏生所传的。伏生传时已经九十多岁,又说一口齐语,被派去学习的晁错等人根本听不懂,只能由伏生的女儿羲蛾翻译。


换句话说,现在所传的是不是伏生所传的都要打个问号,更别提是不是孔子所传的了。后来古文问世,与世传的今文就有很大的区别。


当然了,这个时候古文经学还没有出现,所谓的经学都是今文经学,也就不存在今文经学这个名字。但是梁啸和司马迁聊天的时候,听司马迁说过一些关于的事——司马过对很感兴趣,他的大一统理念正是来自——知道同样有传承不明的问题。


也就是说,的文本不仅不是真正的古籍,其传承也众说纷云,并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


梁啸问董仲舒:你怎么证明你的思想就是孔子的思想,而不是自己编出来的?


没等董仲舒解释,梁啸又强调了一句:证据。你空口说白话没用,你得拿出证据。


董仲舒哪有证据。


要换了旁人,比如像梁啸这样的泼皮,干脆撕开了面皮,你管我这个是不是孔子说的。你就说对不对。可惜董仲舒不是梁啸,他做不出这么不要脸的事。儒者讲尊师重道,讲师承,讲字字有来历,哪怕是自己的发明也要归功于先贤。让他说这些理论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打死董仲舒也做不到。


其实,这也不是董仲舒一个人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人的习惯。比如黄老之道的经典,再比如后来凡是中国人。不管读过没读过,至少都听过的,都要托古人的名字,所以刘安才会在里说:“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记之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可是梁啸不管这个,他只揪住一点,你得拿出站得住脚的证据,证明你的思想真如你所说,是来自于孔子。而不是自己臆造。没有直接证据,你也得有经得住推敲的逻辑,而不是似是而非。


董仲舒一下子就被梁啸打懵了。他治学多年,与无数人辩论过,梁啸这样的对手绝对是第一个。他说得嘴角堆起一堆白沫,梁啸一概不理,只有一个要求:证据。


董仲舒可以引经据典。可以微言大义,唯独没有证据。


没有证据,一切都成空。


梁啸不再跟董仲舒扯淡,他起身向天子躬身施礼。“陛下,臣学识浅薄,不敢说董公的学识是否高明。但是他自己都说不清来历的东西,臣以为不值得一论。”


天子也有些懵,原本以为一场激情碰撞的论道竟然这样分出胜负,大出他的意料。他看看老脸通红,有点气急败坏的董仲舒,再看看一脸不屑的梁啸,忽然有些后悔。正如梁啸所说。这两人根本就风马牛不相及,不可能谈得到一起去。


不过,他还得给董仲舒一点面子。“照你这么说,大一统也是空言,天人感应、德教也无一可取?”


梁啸沉默片刻。他之所以反对董仲舒,并不是对董仲舒本人有什么偏见,而正是因为他提出的这些思想。


大一统没错,国家统一自然是好的,可是在国家大一统之后,董仲臣更看重的是思想大一统,思想管制由此发源;天人感应更是胡扯,制衡天子的初衷是好的,却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上天,最后只能是失控;至于德教,更是一句空话,哪个皇帝符合内圣外王的要求?只能等上了台,安排儒生替他吹嘘、包装。


这些话,梁啸不可能直接对天子说,他想了想,轻笑一声:“陛下,臣没读过什么书,又是一个武人,只知道一件事:任何道理,说得再好听也没用,能不能指导实践才是关键。赵括熟读兵书,谈兵论道,其父不能及。可是上了战场,他却葬送了赵国四十万精锐。陛下,治兵如此,治国也是如此。”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