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因为据说《我踢球你在意吗》的漫画改编有希望了,于是我又把《我踢球你在意吗》翻出来重看了一遍,现自己当时的文笔和思想都挺幼稚的,写作水平、故事结构也谈不上多好。
于是我在群里对朋友感慨说想要重修一次《我踢球你在意吗》,如果重修了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但我的朋友都说别折腾了,你有那功夫不如重新写一本。最重要的是……现在都三十三岁的你怎么可能还有二十一岁写那些少年们时的心境呢?
我大惊——什么?我已经三十三岁了吗!我不是才二十六岁吗?
好吧……也许是不上班,全职在家写作的关系,我对日期不是很敏感,对自己的年龄也就更不敏感了。
这么一想,二十一岁时候的自己和如今的自己确实变化很大的。
而张俊、杨攀他们可是和我同龄的。我从上高中起就开始构思他们的故事,在大学的时候才把他们写出来。基本上我当时对足球、爱情、友情、亲情的看法也就是张俊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了。
很多东西,二十一岁和三十三岁的时候都不一样了,想法自然也会不同。
但我还是觉得,总是有一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也不会消失。
如果觉得找不到了,那其实只是本能隐藏了起来。
比如梦想和热血。
人们常说,年少轻狂,少年青年总是充满了棱角,甚至是浑身刺的刺猬,很容易扎伤很多人,犯很多错。
待进入社会,就会被岁月和生活慢慢磨平。然后人就变成了一个颗颗鹅卵石。可以掺上水泥,充分搅拌,灌入钢筋框架中,被铸成墙,或是铺成马路,每天都有车来车往在上面碾过,在每天的车轮脚步碾压摩擦中,一点点被磨成了粉,飘散在空中,就这么结束这一辈子,什么都没有留下来。
能够被雕刻成雕像伫立在城市显眼处的石头,总是属于极少数幸运儿的。
其实没错,这就是现实。
但这因为如此,这个现实才需要这么多的小说、漫画、电影、音乐、游戏……来充满我们的生活。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幼,都需要有一个做梦的空间。
戴上耳机,听一让自己泪流满面的歌。
捧着爆米花,坐在电影院里,看一场笑的前仰后合的电影。
拿起鼠标,坐在电脑前,操纵屏幕后那个一身紫装、橙装的角色挑战现实里绝对遇不到的怪物。
捧着手机,阅读那些千字几分钱的文字,在文字编织出的世界里幻想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而不是一个坐在地铁公车上奔波劳累的普通人。
为什么我们会为那些虚拟的故事、角色而泪流、激动?
因为那是我们小时候梦想的映射。
暑期,一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演了现实版的“**丝逆袭”,在排片不高的情况下票房一路长红。
“齐天大圣孙悟空”是多少男孩女孩小时候的英雄男神?
我们很多人小时候恐怕都做过手拿金箍棒斩妖除魔的梦吧?
只是长大之后,现从耳朵里掏出来的不是金箍棒,只有耳屎。生活中的妖魔鬼怪更是惹不起。因为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手中没有执掌大权,也没有特异功能。
所以渐渐的,我们不再想起小时候曾经许下的诺言和梦想。
我们更在乎的是车子、房子、票子。
是我们丢掉了儿时的梦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