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给齐祖提供的新思路还真是好几种,他先在纸上画了一个摸样很怪的大炮,在炮身后部靠近炮尾的地方有一个长方形的大开口,旁边还画了好几个带耳朵的小铁筒,看得齐祖直迷糊。·他搞不明白,火炮后面开那么大一个口子,炮弹是好装填了,可是怎么打出去呢?这已经不是漏气的问题,而是气全从后面的开口中跑了。
其实这种炮不会那么没用,它就是十五世纪由欧洲人发明的一种后装火炮,再由葡萄牙人传入了明朝,人们都叫它佛郎机炮。
这种炮原本是滑膛炮,没有膛线,那个带耳朵的小铁筒就是它的装药筒兼炮闩。使用的时候把这个称为提心筒的装置从火炮后面的长形开口塞进去,再用楔子固定,然后就可以点火开炮了。
它的优点是开完炮之后,用锤子把楔子打掉,马上换上一个新的提心筒,再用楔子固定,就又可以点火开炮了,射速很快。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点,提心筒和炮管之间密封很差,漏气严重,所以射程不理想。
不过洪涛认为依靠金河帝国目前的铸造和金属加工能力,应该可以造出更精密的提心筒和炮管,让它们之间的契合程度更高,尽可能的减少漏气量,说不定会在不降低射速的情况下,提高一部分射程。其实目前也用不到太远的射程,既然是线膛炮了,必然比滑膛炮精准很多,有效射程能达到一公里,再有一定的精准度,就足够压制前装滑膛炮的。
“这种装置倒是不难,可以试试。不过有个问题,如果大炮的口径再大一些,提心筒的重量必然会加大,开火之后,炮手要更换上百斤重滚烫的提心筒可能会很麻烦。要是大炮的口径再大一些,就很难提得动了。”齐祖是个标准的巨炮主义者,他总想把大炮的口径提高、提高、再提高,根本就没有尽头,也永远不满足。
“好吧,您说的也有道理,那我们再看看第二种办法。”对于自己也不太确定的事情,洪涛确实很谦虚。·齐祖说的也有道理,这种改型的佛郎机炮,口径越小越好使,一旦提心筒太重了,更换起来真的很麻烦。
第二种炮闩封闭装置,其实和齐祖原来弄的螺栓炮门很像,洪涛只是稍加改动了改动,但从图上看,就合理了很多。
怎么改动的呢?很简单,就是把原来炮膛里的螺纹分成四等份,锉平其中的左右两份。再把炮闩上的螺纹也变成同样的四等份,锉平上下两份。这样炮闩和炮膛的螺纹就交错开了,两者往一起塞的时候,互相突出的螺纹正好处于对方被锉平的位置上,根本不用拧,直接就塞进去。
这时重点来了,只要把炮闩转动九十度,炮闩和炮膛里剩余的两截螺纹就会咬在一起,然后炮闩就被固定在炮尾了。至于说光靠这两段螺纹能不能够承受住膛压,洪涛觉得应该能。如果不能也没关系,那就再加几道,直到可以承受为止,顶多是炮尾增加一点长度和重量。
其实这种结构也不是洪涛发明出来的,它在后世虽说不是太常用,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见到。有些药瓶、饮料瓶为了快速开启和关闭,就是用的这种结构,它有个学名叫做间断式螺纹。
它的优点就是可以快速固定,只需要拧九十度即可。如果还嫌麻烦,那就把螺纹分成六等份、八等份、十等份、十二等份……反正分得越多,需要转动炮闩的角度就越小,稳固性也就越好。
当然了,它也有缺点,就是加工精度要求比较高、对钢材的强度要求也比较高。这些螺纹不光要丝丝合扣,还得能承受住成百上千次的高膛压冲击。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密封,整圈的螺纹都不能把高压气体完全封住,现在弄成好几截了,密封效果肯定更差。光靠机加工精度不可能把没有螺纹的接触面做的严丝合缝,连高压气体都钻不出来,别说现在的技术,就算放到后世的数控机床上也不成。
那问题就又来了,火药爆燃时候的高温、高压气体是有烧灼性的。·炮膛里没什么精密结构还无所谓,但是这些咬合得很紧密的螺纹怕。一旦漏气太多,还是存在锁死的情况。到了战场上,如果炮闩打不开了,那这门炮就全废了,修都没时间。
可是不管怎么说,装填速度的问题解决了,剩下就是如何密封的问题,和全螺纹炮闩相比,两个问题变成了一个,进步了百分之五十啊,只要再把密封问题解决掉,间断螺纹式炮闩就可以使用。
“就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个主意太好了,精度没问题,先套出大概纹路,然后用手工慢慢锉,绝对规整!嘿嘿嘿……怎么就这么气人呢!少几截螺纹,这个问题就解决啦,哈哈哈哈哈……小七,快去找徐老板,让他全速,这也太慢了,什么时候才能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