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唐朝工科生> 第六十三章 不止于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 不止于此(2 / 2)

实际上武汉还有一种新型船,是水泥做的,但因为动力源不能解决,就当做教学用。总之也让学生们知道,造船这个事情吧,眼光长远一点总归没错。


“地是好地,就是丁口稀少。”


“一个农庄,不是可以养活一两万人吗?”


“那也得先有农庄,还得开辟农田。迁徙蕃地数十万丁口,能够分到西天竺的总数,终究是有限的。”


经营的大目标,还是把北天竺吃下来。


这是个高层精英的长远计划,准备两代人,三十年左右,不间断迁民。至于说会耗死多少“天竺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讲白了,核心问题还是人口不足,而且长期来看,这是个百年难题。


这个难题之下,张大素能够搞来两万黑阉奴,绝对是大赚特赚。偏偏问题出现了极大的偏差,搞得现在不尴不尬的。


有心放手吧,转口贸易利润真心高,还能直接在波斯湾南岸抽税。虽然名义上来说,其实是“朝贡”,不过也不是朝贡给张大素,而是张大素代为转贡给唐朝。


不过这个地区的军阀和部落酋长,都是当作缴税。整个波斯湾南岸的角落里,聚集了大量的实物税,比如牛羊骆驼之类的大牲口。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黑奴、白奴,甚至价钱更高的下埃及“公主”也有。不过一般“公主”都是运送到对岸,然后转卖到木鹿。


整个地区,敢日公主的大佬,也就只有长孙冲。


之前还有个程处弼,现在是长孙大表哥独孤求败……别人不敢日公主是怕杀头。大表哥表示日公主是政治事业,是正义的,是高尚的,是无可挑剔的!


“若论基业,内外结合总归是好的。东海盯着的人太多,这‘天竺地’,是个好去处。”


“就是夏日炎炎,怕是受不得。”


“再有疫病不类中国,体虚之辈,容易受挫。”


“都是屁话,真要是开辟出来,一条铁路即可。”


张大象挺着个大肚腩,手指点了点,“汉安线老夫看过,武汉前往安陆都能修铁路,这信度河沿岸,老夫就不信修不得!”


“上游不得通航,那就从中游修路,修到勃律山口之南,贯通北天竺即可。”


“哪有那般简单,信度河上游全是山谷,修个屁。”


“老夫说的是恁般远的地界么?再往下一段,总有地势平坦的,能省一段便是一段。剩下的,水里泡着,怕个甚么。”


漕运、轨道、海运、驼队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这是这几年做长距离贸易巨头的共识。


典型就是“沧州帮”,以薛大鼎、王孝通为首的“官学一体”,就是通过计算,来敲定了一系列的运输经验。


目前环渤海的成熟物流体系,就是薛大鼎和王孝通两个利益集团的成果。


背后靠山,主力是李皇帝,辅助则是张德。


这一系列操作,催生了“辽阳”这个特殊城市之余,也直接摧毁了辽阳地区大量旧有草原部落的社会生态。


表现形式么……奚王被琅琊公主斩杀,举族被贬为奴隶不说,还连带着契丹十部的崩解。


长期“抽丁”这个政策得到贯彻,就来源于这个时期摸索出来的经验。


只是到了“天竺地”,抽丁毫无意义,因为“天竺地”的人口远比河北要多得多。


这种时候,心情是矛盾的,怎么消耗掉多出来的人口,也是一个难题。讲白了,也不能说是消耗,而是降低“天竺地”杂七杂八种族的比例。


西天竺长城这个大工程,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而现在,权贵们的胃口,显然不止于此。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